炎炎夏日,热浪灼人。然而走进山清水秀的东神头村,天蓝水碧、林茂草丰、鸟翔鱼戏,俨然一幅江南画卷,让人油然生出清凉之感。从神女山到神海湿地公园,从明清一条街到环湖景观路……近年来,东神头村依托地理优势,开发旅游。这个历史悠久的美丽乡村,将历史人文、生态休闲、民间特色、厚重传统融为一体,成为2000多村民的美丽宜居地,也成为很多游客的“诗和远方”。
如今,“山水神头”已成为朔州市的一个品牌,东神头村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十佳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村”、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人文古镇 山清水秀 塞北也有江南画卷
桑干河是朔州的“母亲河”,位于上游的朔城区神头镇的东神头村,在古老传说的映衬下,呈现了群泉喷涌的独特湿地景观,让丁玲笔下桑干河的魅力风采再次重现。
东神头村,背依洪涛山,怀抱桑干河,地势半山半川。游客来到朔州市,一定会来这里的神海湿地看一看终年不竭不冻的神头泉群,感受一下“神海”的奇妙景观。神头泉群为山西省十九大岩溶泉水之一,泉群分布面积5平方公里。这里的泉水终年恒温,丰沛的水源构成了桑干河稳定的水量,泉群动态稳定,形成了北方干旱地区的独特景观。站在神海湖南放眼向北望去,记者看到有一片湖上岛屿。东神头村党支部书记贾秀荣介绍,这是村里建起的候鸟小岛,到了冬季,岛上从外面返回来的鸿雁就有五六万只,每年的数量还在增加。神海湿地还建有亭台水榭、小桥楼阁、北魏石塔,复建水月禅寺,呈现出一派湖光山色、梦里桃园的山水古镇美景,不愧有“塞上西湖”之美称,也缔造了“山水神头”的名片。
东神头村人文资源丰富,北魏拓跋公主与三子腾云驾雾造福一方的传说远近闻名,至今留有“拓跋公主生三龙遗迹”。慈禧太后渴寻水源、三大王的身世、神头海的神奇,给“山水神头”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东神头村先后在神女峰修建了神女阁和拓跋神女塑像,在半山腰悬塑了三龙嬉水景观,被称为“马邑龙堆”。神海湿地至今流传着门神尉迟恭在此擒海马的故事。“这里是北魏时期京畿重地,人才辈出,据史料记载,有秦代名将蒙恬、隋唐名将尉迟恭等,历朝大小文武官员有390多人,人文历史、自然禀赋优势得天独厚。”东神头村党支部书记贾秀荣说。
依托优势 相辅相成 美景让生活更美好
近年来,东神头村利用自身优势,全心打造乡村旅游,规划建设出“一河带九区”的发展新格局。利用当地的特色,以“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文化”的模式,充分体现了东神头的创新。村内设置文艺队、书画协会、剪纸协会、工艺美术协会等;利用传统的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连续举办大型音乐会、山水神头全国书画剪纸作品展等文化系列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在2022年6月成立了山西省第一家村级文联组织,让文艺活动扎根基层,丰富了群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经过连续举办大型音乐会、地方秧歌、威风锣鼓等,以及“山水神头”全国书画剪纸作品展,让传统文化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如今,东神头村的景点已全部对外开放,随处可见游人。有市民携家带口在神海赏景、浅滩捡贝壳。在马邑龙堆景点,市民林文军带着家人游玩,“东神头有山有水,景色真美,现在发展更好了,娱乐的项目也多了,还有了水上乐园,我经常带孩子来玩。”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推进,明清商业一条街已渐成规模,地方小吃、传统文化展示、乡村风情体验、农家乐、采摘园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增收,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人数已达600多人,景区内民宿数量也逐步递增。村民的经济效益也不断增长,人年均旅游收入达3000多元。60岁的村民张建明,在明清商业街建起了门市和饭店。“从2018年我们村定位开发旅游开始,我就想着在村里的引导下发展相关产业。这几年在商业街建起了房子,每年端午节期间这里人流量非常大,饭店开三四天就能收入万把块。我们这里有苏杭的景色,旅游产业发展好了,村民收入会更多。”
发展旅游的同时,东神头村竭力完善基础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修建沿湖观赏步道及护栏;大道通衢直达神女峰顶;明清一条街内客舍民居青砖红瓦各具特色;神女峰上建玫瑰园与采摘园,日接待游客1000余人。秀美的自然风光带动了垂钓、休闲、野营户外活动的诞生;水上乐园的漂流活动逐步兴起,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66岁的村民张玉福家里也建起了民宿,“近几年我们村打造乡村旅游,变化挺大。路面宽了,地下污水管道都修了,家家户户都是清洁能源取暖,住在这么美的地方,城里人都羡慕。我们生活得舒心,希望来旅游的人也玩得开心。”
党建引领 网格治理 打造和谐幸福家园
东神头村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长远发展的必然基础和村级治理的重要依托,组织村“两委”干部到区内外学习考察梅杏种植技术、胎菊种植技术等,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以党建引领抓特色产业,是东神头村的重要抓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旅游业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村党支部书记贾秀荣告诉记者。
东神头村党支部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培育梅杏、菊花种植项目,并对玉米侧膜播种技术进行推广和实验性种植。“我们利用山坡荒地种植梅杏,既将荒地高效利用,又为打造旅游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贾秀荣说。
东神头村致力将网格化服务管理打造成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平台和办好民生实事的服务性舞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推进创新型“党建+网格化”工作,党支部配备专职网格员,同时配备8名片区的小组长,也是网格员的辅助员。并设置“奔小康”“红白”“守法崇德”“绿水青山”“文明卫生”五大理事会。坚持“示范引领、组织协调、凝聚党员、联系群众”的理念,形成网格化管理,收集社情民意,打造保障安居乐业的“平安村”,打造群众认同参与的“和美乡村”,积极组织群众讨论发言,建言献策,关注村情发展,化解矛盾纠纷,办好民生实事,构建和谐新农村。
美丽的景色和美好的生活,在东神头村实现了有机融合,村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党支部书记贾秀荣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曾经多年在朔州市做生意、办企业,但对家乡的发展一直念念不忘。他带着满腔热情投身乡村振兴,矢志要让山清水秀的东神头展现在更多人眼前。“东神头村是山西省首批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目前正在积极申报4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目前我们村各种设施在不断完善。传统节日端午节期间,各种活动丰富多彩,可以说是人山人海。希望所有游客都能感受到我们东神头新农村发展的步伐,也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来东神头村投资+合作+共享,使未来发展领域更广阔,村民生活更美好。”
专家点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为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就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社会。东神头村作为神头镇所在地,兼具自然美景和人文历史,无处不体现着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美。百姓居住舒适、生活便利,产业兴旺。和美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协同互动,让桑干河畔这颗名副其实的璀璨明珠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 王曙光
本报记者杨晓青 实习生闫慈阳 雷艺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