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亮点新闻

保障粮食安全 助力乡村振兴

今后五年我省将新增恢复300万亩水浇地

全省农业灌溉发展暨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动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召开

  本报讯(记者曹鑫)8月4日,全省农业灌溉发展暨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动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在芮城县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我省今后五年将新增、恢复300万亩水浇地。会议对具体实施路径进行部署。
  农业灌溉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当前,我省农业灌溉还存在灌溉面积偏少、保障能力不强、发展不平衡等短板,为此,省委、省政府立足实际,深入研判,精准把脉,作出今后五年新增、恢复300万亩水浇地的重大部署。这是全省支撑3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助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具体举措。
  按照部署,新增、恢复300万亩水浇地的实施路径是,以运城引黄灌区、临汾盆地、晋中盆地、忻定原盆地、朔同盆地五大灌溉基地和太行山、吕梁山两大灌溉片区为载体,按照“续建改造一批、配套提升一批、规划新建一批”的思路,扩建、续建改造现有57处大中型灌区,新建19处大中型灌区,配套田面工程建设。
  农业灌溉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为确保项目推进有力、落地见效,会议要求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共同抓好规划实施、任务落实、资金保障、监督评价和运营管护等工作,形成工作合力;要坚持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工作机制,统筹要素保障。
  会议还对农村水价改革再深化提出具体要求:各市县要按照强基础、稳水价、增补贴、调结构、配资源、优服务的原则,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建设;要建立农业水权制度、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多渠道筹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要推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广节水品种,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要充分调动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等用水主体参与灌区建设管理,不断提升灌溉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
  为充分发挥试点经验的引领作用,会议要求紧紧抓住芮城县被确定为全国“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试点县这一契机,持续深化大禹渡灌区“六个一”改革模式,全力打造以大禹渡灌区为龙头、整县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示范和样板。同时,加快推进册田、汾西、夹马口、禹门口、汾河五个省级试点灌区和祁县、洪洞、平陆三个省级试点县现代化灌区建设,带动全省现代化灌区建设走深走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04期

  • 第2023-08-01期

  • 第2023-07-28期

  • 第2023-07-25期

  • 第2023-07-21期

  • 第2023-07-18期

  • 第2023-07-14期

  • 第2023-07-11期

  • 第2023-07-07期

  • 第2023-07-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