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前正值防汛关键期,受台风影响,我省多地遭受暴雨、大暴雨侵袭,部分地区田间积水较多、涝渍严重,导致玉米、谷子、大豆、蔬菜、中药材等作物倒伏,或长势弱、伤口多、抗性差,非常有利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此外,强降雨及闷热天气,对养殖业也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为帮助广大农户平安度过汛期,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本报今天推出《汛期农业遭灾害 应急管理这么来》特别策划(5-8版),敬请关注。
谷田管理:重点防控病虫害
1、及时排水、中耕、追肥
针对降雨量低于100毫米的丘陵山区谷子优势产区,应抓住当前墒情好的有利时机,搞好追肥工作。可根据谷子长势、地力、底肥施用情况,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针对降雨量较大地区(200-300毫米或以上),田间积水现象突出,易引发病害。有积水的谷田要清除淤障、及时排涝,缩短根系泡水时间。同时要抓紧中耕松土,增加土壤的透气性,降低表层土壤湿度。
2、病虫害防治
(1)谷瘟病防治。降水多、湿度大、田间播种密度大有利于发病。在田间初见叶瘟病斑时,用三环唑、肟菌·戊唑醇、春雷霉素、稻瘟灵、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喷雾,若病情发展较快,5-7天后再喷1次。
(2)纹枯病防治。雨水多,田间通风透光差,极易引发纹枯病。发病初期,选用烯唑醇、井冈霉素、菌核净等药剂在谷子茎基部喷施,7-10天后酌情补喷一次。
(3)褐条病防治。拔节期至抽穗期连续阴天寡照,通风透光不好,高温多雨有利于发病。发病初期,可选用噻菌铜、噻森铜、硫酸链霉素等药剂进行喷施,每7天1次,酌情防治次数,一般2-3次。
山西省现代农业谷子产业技术体系
汛期过后,枣园管理要跟上
1、土壤管理方面
及时清理积水和淤泥,保证树体尽快恢复正常生长。汛期过后及时进行枣园中耕或深翻,增强土壤通透性,降低土壤和根系局部湿度,解决根系缺氧状态。
2、树体管理方面
对大风吹斜或吹倒的果树及时扶正树体,保证后续正常生长;及时将大风损坏的树枝清理出枣园,并在剪锯口涂抹愈合剂,防止引发病虫害。
3、设施栽培管理方面
对强风暴雨造成的栽培设施损坏,要及时修补加固或更换,避免对枣树造成二次伤害。
4、病害防控方面
汛期湿度大易造成病害大发生,针对不同产区病害(缩果病、锈病、黑斑病、炭疽病等)历年的发生情况,喷施相应的杀菌剂(大生、多菌灵、粉锈宁等)或全园喷施广谱杀菌剂,以控制病害的传播和危害。
本报综合
蔬菜受灾 如何应对和补救
强风雨天气可能造成蔬菜作物倒伏、机械损伤、棚架倒塌及田间渍涝,并诱发病害。灾害天气过后,蔬菜如何应对和补救?
一、加强田间管理
强风雨天气过后,对损害轻、保苗率高的蔬菜生产基地应及时扶理植株,摘除残枝病叶,冲洗叶片污泥。土壤晾干后,进行中耕松土,薄肥勤施,结合防病喷施促进生长、提高植株抗逆性的叶面肥,尽快恢复蔬菜长势。强风雨后若骤然放晴,叶菜类蔬菜要及时用遮阳网遮阴降温,以免引起生理性失水萎蔫死亡。
二、及时防病治虫
强降雨天气湿度大,加上气温忽高忽低,容易发生病虫害,要及时做好监测预警。植株残体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减少病虫基数,防止污染环境。
针对渍水后疫病、茎基腐病、青枯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高发态势,及时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木霉菌、多菌灵、福美双等药剂进行灌根或泼浇处理。针对叶果等部位病害,在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等真菌性病害发生初期,喷施寡雄腐霉、多抗霉素、烯酰吗啉、霜霉威、醚菌酯、嘧菌酯等药剂进行防治;针对软腐病、细菌性角斑病等细菌性病害可喷施中生菌素、噻霉酮、噻唑锌、喹啉酮等药剂防治。
虫害主要有小菜蛾、蚜虫、蜗牛、黄条跳甲、斜纹夜蛾等。要抢在雨停时,选用安全对症药剂防治,注意农药轮换使用搭配,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三、尽快抢种补种
灾后要合理安排下茬生产,充分利用雨停间歇,绝收换茬田块及时清园,进行土壤消毒。分批分期适当播种速生叶菜等,弥补灾后可能出现的短期供应缺口,并适时安排秋茬豆类、瓜类、结球类等蔬菜播种,减轻对下茬生产的影响。
本报综合
强降水过后,玉米应对措施
一、强降水天气会给玉米带来哪些影响?
持续性的强降水,会给农作物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降水原因,造成田间积水,土壤中就会缺少氧气,农作物生长就会变得缓慢,出现烂根或整株死亡。
强降水天气给玉米带来最大的影响是玉米正值开花授粉期,降雨会淋掉玉米花粉,玉米授粉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会导致玉米授粉不良结实不好,特别是玉米制种田影响最大,会造成减产。
此外,目前正是甜糯玉米采摘加工期,连续降雨,车辆、人员很难进入玉米田,给甜糯玉米采摘、加工造成很多不利。已经到采摘适期的玉米不能及时采摘加工,玉米在植株上会一天天变老,突然天晴,将会有一大部分甜糯玉米突然变老,错过采摘适期的玉米就不能采摘加工和鲜穗销售了。
糯玉米在田里继续生长,待到籽粒成熟后,还有一些收入,但甜玉米就没有利用价值了,这将会给农民朋友和加工企业带来较大损失。
二、面对不利天气影响需要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1)受涝灾地区要利用降水间隙,做好田间排水工作,对农田内外三沟进行排查,做好田间三沟(隔水沟、农排沟、排洚沟)的疏通、清淤工作,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尽快恢复作物生长。
(2)对因大风造成倒伏的作物,及时搞好扶理工作,并加强壅根,提高扶理质量。
(3)因为降水强度大,土壤肥力严重流失,所以需要及时补充肥料,适当追施尿素肥。
(4)如果出现了农作物绝收现象,要迅速实行改种措施,重点改种速生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等,如白菜、菠菜、萝卜等蔬菜品种。
(5)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并进行中耕除草,改善土壤通透性,加强施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
(6)清除田间淤泥及杂物,被污染的叶片要及时冲洗干净,对于没有排水沟的田地要开挖排水沟,并做好排水工作。
(7)对甜糯玉米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要做好机械进田的准备,选择好可以进入田间的机械和加固田间道路,加足马力采摘、加工,打通市场销售渠道,尽快将适期采摘的玉米采摘销售。
(8)对于玉米制种田要做好人工辅助授粉工作,增加玉米授粉度。科研人员更需要争分夺秒抢救玉米材料,尽可能地组配组合。
三、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管理中是否有差异?
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管理中是有差异的。有的玉米品种植株抗倒性强、抗逆性较好,雨后管理会好一些;有的玉米品种植株较高,茎秆较软,抗倒性较差,会发生倒伏现象;有的品种抗病性较差,遇不利气候环境,一些病害就会表现出来,更需要加强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
四、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哪些病虫害的滋生蔓延?
入伏以来,高温持续,旱情不断加剧。近日,连续降雨旱情得到缓解,众人感叹“凉爽”的时刻,玉米却有可能迎来新的威胁。
降雨增加,给病虫害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田间长时间处于高湿环境下,是很多病菌传播的良好时机,尤其是骤雨初晴发病率更高。
虫害方面,高湿度利于虫害的繁殖,有虫子会随着气流进行大规模迁移,对作物生长威胁较大。降雨过后,如果是低温高湿的天气——容易发生大斑病;如果是高温高湿的天气——容易发生小斑病;玉米斑病严重发生后,玉米叶片不同程度干枯,穗三叶失去功能,就会造成减产。雨后乍晴还容易发生玉米茎基腐病。旱涝还需要注意瘤黑粉病的发生。注意!局地强降水如遇强对流天气(刮大风)易造成玉米倒伏、受淹。
五、强降水过后玉米管理要注意哪些关键环节?
强降水过后的玉米管理首先要注意玉米地积水情况,如遇积水要及时清沟沥水,防止形成涝害。
其次适当追施尿素,或者无人机喷洒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增强玉米抗性,减少植株的损伤,如遇叶斑病害发生,尽量把发病叶片打掉带出田外,减少菌源。
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研究员 陈永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