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特别策划

汛期农业遭灾害 应急管理这么来(三)

  

强降雨及闷热天气下养羊风险防控措施

  近日,受台风影响,我省的太行山沿线出现了强降水天气。据山西省气象台预报,本周我省阵性降水频繁,应警惕强对流天气。强降雨过后常出现羊舍积水、饲料霉变甚至诱发疫病等异常情况,对羊的放牧和舍饲养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山西省现代农业羊产业技术体系有关专家研讨制定了“强降雨及闷热天气下养羊风险防控措施”,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强降雨应对措施
  1、及时检查修缮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避免重大损失
  时刻查看当地天气预报,及时关注天气变化情况,提前检查修缮排水管网,确保排水管网畅通;建设于低洼地段的羊舍和草料库,在强降雨来临前应转移羊只和草料到地势较高处。及时检查修缮圈舍、饲料库的顶棚等设施,避免淋雨漏水。此外,要准备好挡水沙袋、水泵等临时应急处置物质,安排人员昼夜值班,及时处置突发情况。牧工要根据天气情况在大雨来临前及时归牧,来不及归牧的,要及时把羊群驱赶到地势较高处,躲避山洪。
  2、做好羊场卫生管理,预防传染病发生
  降雨量增加,土壤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被大雨冲刷出来,成为传染源,极易引起疫病的发生,因此大雨过后一定要对圈舍进行全面消毒处理。若羊舍进水,应用来苏 儿(3%)或 过 氧 乙 酸(0.02%~0.03%)喷洒消毒,对雨水浸泡后的羊场道路和运动场等室外场地可用生石灰消毒。大雨过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免疫;并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中草药等能增强免疫力的添加剂,提高羊只抵抗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二、湿热天气饲养管理措施
  1、调整饲养管理制度
  放牧的羊只,下雨天和雨后仍有露水时应停止放牧,以免突发臌胀病。炎热的天气,放牧的羊只应早出晚归,中午应到有水源处饮水并驱赶至阴凉处休息;舍饲的羊只,每日应在早、晚分别饲喂一次,尽量避免中午添加草料。
  2、保持饮水、饲槽清洁和环境卫生
  养殖场(户)每日应清理水槽、饲槽1次,确保水槽、饲槽清洁干净,回收以后的剩余草料晾干后方可重新搅入新鲜草料中饲喂。要及时清理粪便,保持圈舍干净,加强通风,必要时开启抽风设备通风,保证空气质量。
  3、禁止饲喂发霉变质饲草料和大量饲喂青苜蓿等豆科牧草
  及时检查晾晒贮存的饲草料,发现饲草料已发霉变质,要及时废弃处理,以免饲喂后导致下痢、流产甚至中毒死亡。饲喂青草要逐渐加量,慢慢过度,不应突然转换,特别是应避免大量饲喂青苜蓿等豆科牧草,以免突发臌胀病而造成伤亡。

  山西省现代农业羊产业技术体系

抓好管理 确保猪场安全

  一、做好生物安全
  猪场生物安全是所有疫病预防和控制的基础,也是最有效、成本最低的健康管理措施。强降雨过后,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稍有不慎,将给猪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做好猪场的生物安全非常重要。
  1、加大猪场的洗消力度
  猪场场区每日清洗一次,干燥后用3%-5%火碱进行消毒。猪舍每日冲洗一次,猪舍带猪时,用过硫酸氢钾、季铵盐类、复合型碘制剂等消毒剂消毒,消毒时加大通风量,以及用火焰喷烤,降低猪舍湿度。
  2、建立严格的车、人、物消毒管理制度
  严禁一切外来车辆进入生活、生产区。所有外来车辆均在3公里外建立洗消点洗消一次,然后在洗消中心进行洗消、烘干。所有车辆及相关物品均要进行消毒并采样检测。
  谢绝一切人员参观访问。内部人员在进入猪场前,须经过非洲猪瘟病原检测阴性后,专车送到靠近隔离区指定地点,通过消毒通道雾化消毒、手部浸泡消毒、洗浴后进入隔离区隔离48-72小时;然后专车运到猪场外围指定地点,通过消毒通道雾化消毒、手部浸泡消毒、洗浴后,进入猪场,隔离24小时。隔离区每日采样检测非洲猪瘟一次,结果阴性方可正常使用。
  在猪场1千米外建一个物质中转站,所有进入猪场的物质须经过非洲猪瘟病原以及抗体检测,确定阴性后,经中转站消毒后专车运到靠近猪场指定地点,再经消毒后进入猪场。中转站每日采样检测非洲猪瘟一次,结果阴性方可正常使用。
  3、控制虫媒
  强降雨过后,要及时清理猪场内外环境,清理杂草,排除淤泥,疏通排水系统,减少雨水、粪便的淤积,对猪场及周围环境使用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进行喷洒,防止苍蝇、蚊子和蜱等有害昆虫滋生。
  4、加强防鼠工作
  修缮围墙,硬化地面,建立碎石防护带,防止老鼠进入猪场,用投放毒饵药和放置粘鼠板等方法防止老鼠进入猪舍,及时收集死亡的老鼠。
  5、加强免疫接种
  为了预防控制重大传染病的发生,在做好猪场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外,通过病原和抗体检测,加强重大疾病以及新发现疾病的预防工作,保护猪群健康。
  6、正确治疗
  发病猪群要及时正确进行诊断治疗。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药物确定后,制定合理的给药途径、使用计量、疗程,在应用过程中发现没有效果、效果不理想、以及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当一种抗生素不理想时,应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以提高疗效、降低药物副作用、延缓耐药菌的产生。临床上常用的、能够增加疗效的药物配伍有,青霉素与链霉素合用,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合用,磺胺药与抗菌增效剂合用,林可霉素与大观霉素合用,泰妙菌素与金霉素合用。
  三、猪群的饲养管理
  1、防止饲料发霉变质
  雨水过后,湿度大,温度高,饲料非常适宜霉菌滋生。所以堆放的饲料要高于地面。有条件的可用饲料塔进行储藏,塔顶要防止雨水进入。饲料加工时最好添加脱霉剂。
  2、加大猪舍通风换气
  雨水过后,天气湿热。猪舍内空气湿度过高,往往给猪群带来不适。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非常容易引起猪的应激反应,导致食欲下降、呼吸不畅、精神不振,甚至发生疾病。尤其是水灾过后在阳光照射下,地面水分大量蒸发,空气极度闷热,猪群极易发生中暑。要加大通风量,保持圈舍空气流通,改善猪舍空气质量,降低圈舍湿度,给猪群创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
  3、提供优质饲料
  天气炎热,猪群采食量降低,为了保证猪群健康,应根据猪群不同的品种、生理阶段和用途等,提高饲料的营养成分,保证猪饲料中营养物质的供应。饲料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酸化剂等,通过营养调控提高猪体的免疫机能,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为了防止中暑,增加采食量,可在饲料中添加小苏打、维生素C,有条件的可以饲喂一些新鲜蔬菜。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应给猪提供充足、干净、卫生的饮用水,并在饮用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口服补液盐等,以减轻应激,增强机体抵抗力。
  4、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根据小猪怕冷、大猪怕热的生理特点,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仔猪初生后 34℃36℃,第一周31℃-33℃,第二周 28℃- 31℃,第三、四周25℃-28℃;断奶仔猪22℃28℃;育肥猪15℃-18℃,种公猪、母猪12℃-15℃。仔猪特别注意早晚温度变化。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焦福林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04期

  • 第2023-08-01期

  • 第2023-07-28期

  • 第2023-07-25期

  • 第2023-07-21期

  • 第2023-07-18期

  • 第2023-07-14期

  • 第2023-07-11期

  • 第2023-07-07期

  • 第2023-07-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