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些工作 降低大豆损失
目前,我省春播大豆处于结荚鼓粒期、夏播大豆处于开花期,针对连续强降雨天气应加强大豆田间管理,保证大豆增产增收。
一、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田间积水时间在72小时以内排除,避免造成大豆根系缺氧,影响后期生长。
二、化学控旺
遭遇连续阴雨天,水肥条件较好、种植密度大的地块易造成大豆徒长。对大豆长势“枝繁叶茂”、节间变长、田间完全封垄的地块进行化学控旺,喷施烯效矬、多效唑、甲哌鎓、多唑·甲哌鎓、胺鲜·甲哌鎓等药剂。大豆喷施控旺药剂应在初花期-结荚期进行。根据大豆生长情况和天气情况,一般喷施两次。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块,大豆受玉米遮阴的影响,易造成大豆徒长,可喷施烯效矬、多效唑进行控旺。
三、中耕散墒
在地面泛白时及时中耕散墒,破除土壤板结层,促进土壤水分散失,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根系恢复生长。结合中耕进行培土,高度为10-12厘米,增强抗涝、抗倒能力。
四、合理追肥
结合中耕亩追施尿素5-10公斤,或结合病虫害防治在鼓粒期喷施叶面肥,可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2-3次,晴天下午3点后喷施,可延缓大豆叶片衰老,减少落荚,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粒重。
五、加强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渍涝、田间湿度大容易诱发大豆根腐病和霜霉病等,应加强防治。于发病初期喷施甲霜灵、咯菌腈、百菌清防治。
2、虫害防治。主要防治点蜂缘蝽、斜纹夜蛾、棉铃虫、大豆食心虫、豆天蛾、甜菜夜蛾、蛴螬等虫害。可根据虫害发生情况进行防治。点蜂缘蝽危害会造成大豆症青,结荚不鼓粒。于大豆结荚初期,用吡虫啉、氰戊菊酯(单用或混用)、噻虫嗪、可立施或特福力(氟啶虫胺腈)、阿立卡(高氯噻虫嗪)等药剂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大豆食心虫、豆天蛾应加强预警,结合点蜂缘蝽通防通治。蛴螬严重的地块大豆于鼓粒期表现为植株早衰、叶片变黄、根部自地面以下被啃食,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可在鼓粒期撒施毒死蜱、辛硫磷、抗线一号等防治。
六、大豆倒伏
强降雨往往伴随强风,容易造成大豆植株倒伏。要根据倒伏时期和倒伏程度,因地因情施策。大豆开花期以前遭遇大风,出现倒伏,可不采取措施,靠植株自我调节进行恢复,基本不影响产量。开花期以后严重倒伏地块,可人工适当扶起,两行对扶,增加通风透光,减少落荚,降低产量损失。
受害梨树补救 排水松土防病
一、暴雨对梨树的危害
梨树属于抗涝性较强的树种,一般短时间的土壤积水不会对梨树造成较大的影响。若浸泡时间过长,导致根系缺氧,抑制植物根系的生长和营养的吸收,影响果实品质和叶片的光合作用,甚至引起无氧呼吸毒害梨树,导致烂根、死树等问题。强降雨通常伴随着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易造成梨树机械损伤,轻者枝条折损,落果、落叶,重者果树倒伏或者折断。
降雨导致梨园空气湿度变大,高温高湿会导致多种病害发生。如梨褐斑病、轮纹病、黑斑病、黑星病、炭疽病等。尤其是梨因强对流天气造成的伤口部位,更为病害提供了良好的侵染途径。
二、梨树受害补救措施
1、及时排水。及时排出梨园积水,解决梨树根系因积水造成的缺氧困境,防止出现沤根、烂根甚至死树的发生。
2、及时松土。土壤因长时间积水而板结,适当耕翻或刨树盘,进行适度晾根,加快土壤水分的散失,增加土壤的氧气含量,促进新根生长。
3、扶正冲倒、刮倒的梨树。设立支柱及时固定,清除根际压沙和淤泥,对裸露根系要培土,尽早使梨树恢复原状。
4、及时修剪。剪除被强对流天气折断的树枝、新梢,对折断的枝梢应从断茬处稍向下进行短截,保证伤口平滑,对较大伤口应及时涂伤口保护剂,促进愈合伤口。
5、加强病害防治。暴雨后及时清理落果,喷施代森锰锌、多菌灵等保护性杀菌剂,防治梨褐斑病、轮纹病、黑斑病、黑星病、炭疽病等病害发生。
6、叶面喷肥。待天气晴朗后,及时对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等补充树体营养、恢复树势,间隔10-15天左右,连喷2-3次。
药材恢复生产 因地因需施策
目前正值中药材生产的关键时期,强降雨天气易造成药材田间积水发生涝害,对中药材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为有效降低强降雨对中药材生长带来的影响,尽快恢复中药材生产,可分类因地因需管理中药材:
1、根茎类药材
⑴排灌畅通。根茎类中药材怕涝,需加强对种植基地排灌检查,保证种植基地排灌通畅。
⑵杀菌消毒。暴雨过后天晴了及时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广谱杀菌剂和撒施生石灰,进行杀菌消毒。
⑶追肥。植物生根剂:可施用1-5毫克/升的植物生根剂,促进植株根系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叶面肥:可结合杀菌药剂的喷施,喷施叶面肥1次,应以磷钾肥为主,促进植株生长、恢复生机,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复合肥:待植株恢复生机后,进行一次中耕施肥,按40-50公斤/亩追施多元复合肥。
⑷提前采收。对于水淹时间长的种植基地,建议提前采收加工。
⑸通风。加强根茎类中药材基地的通风保障,减少病害发生。
⑹补种。对于山区丘陵地带,被雨水、泥土等冲毁滑坡地块,等晴天能下地时,及时整地补栽中药材苗木;对于平原地带,被水淹损毁基地,要及时排水,重新种植其他适栽品种,尽量减少损失。
2、果实类药材
果实类中药材如果处于采收期,连日降雨影响采收与日晒干燥,农户需注意加快采收与干燥处理;未到采收期的果实类中药材,要加强通风管理,注意及时清除基地杂草、枯枝、烂果;雨后及时喷药防病防虫。
3、全草类药材
全草类中药材一般怕涝,受涝后叶片发黄,根系腐烂。需加强通风保障,主要是通过疏通水沟,加快排水来达到减少损失的效果。应加强田间管理,保证养分充足和种植地排灌畅通,提高产量。
4、花类药材
花类中药材,花期降雨主要是影响采收,建议在阴天或者雨后及时采收,带雨采收影响质量,同时要重点注意抢收时工作安全。受淹严重的花果类中药材品种,及时进行修剪,并追施一次复合肥,加强后期肥水管理,促进再生开花,保障产量。
雨量普遍增多 严防蜗牛为害
近日降雨量增多,蜗牛也进入了为害盛期,蔬菜、玉米、果树、花卉等许多作物被害严重,令农民朋友头疼。
蜗牛的主要危害
蜗牛食性很杂,什么都吃,可为害玉米、水稻、蔬菜、果树、花卉等多种作物,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啃食植物的嫩叶、嫩茎、花器、幼果等器官。
叶片被害后,形成大量的孔洞,花器被害后造成脱落,幼果被害后,表面凹凸不平,甚至形成坑,会使果实失去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
蜗牛的生活习性
蜗牛多在菜田、绿肥田、作物根部或草堆石块下、土缝里等处越冬。第二年4-5月,成虫开始出来交配产卵并危害作物,夏季遇到高温干旱等不良天气,便隐蔽起来,常常分泌黏液形成蜡状膜将口封住,暂时不吃不动。
干旱季节过后,又恢复活动,继续危害秋播作物,最后转入越冬状态。因此,蜗牛一年有两次发生高峰,第一次在春季4-6月,第二次是在8-9月。
蜗牛昼伏夜出,多在晚上6点钟以后开始取食,8-11点为取食高峰。蜗牛喜欢阴凉潮湿的环境,白天多在树叶背面、土缝等比较潮湿的地方躲藏。
蜗牛的防治方法
1.清洁田园:夏熟作物或蔬菜收获后,及时铲除田间、圩埂、沟边杂草,开沟降湿,中耕翻土,破坏蜗牛生长、繁殖的环境。
2.减少蜗牛数量:
①在田间未用农药时,放养家禽取食成年蜗牛。
②人工拾蜗。田间作业时见蜗拾蜗,或以草、菜诱集后拾除,或人工专门拾蜗。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灭蜗效果。
3.在水沟边、地头或作物间撒石灰,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保苗效果良好。对于果树上可以在树下撒上一圈生石灰,蜗牛晚间出来取食时碰到生石灰会失水死亡,但下雨后要重新撒施。
4.毒饵诱杀:一般在下午快日落前后用8%四聚乙醛颗粒剂,每亩500克左右,进行撒施、条施或点施(点施距离以40-50厘米为宜),在田间地垄诱杀,效果不错。
四聚乙醛是一种对人畜具有中等毒性的农药,对蜗牛有很强的胃毒作用,由于植物体不吸收四聚乙醛,因此该药剂不会在植株体内积累。
雨后是防治蜗牛的好时机,雨后蜗牛大量出来取食,此时可以撒施四聚乙醛颗粒,需要注意靠近路边的地垄要多撒一些,路边最好也撒上。
注意:使用四聚乙醛防治蜗牛时,应选择25℃左右的天气,温度过高影响蜗牛取食,取食量少不足以致死。
5.喷雾防治:在下午4点以后,可用80%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用98%的硫酸铜800-1000倍液,可以掺上洗衣粉对作物全部茎叶均匀喷药。10天后再追加施药一次,使蜗牛活动时更容易接触药剂,可以达到更理想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