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时节,正是繁峙县赵家庄一年中最忙碌、最热闹、最幸福的时候。
在整村氤氲的杏香中,每个人拉满节奏,都在围着一颗大杏“转”。一望无际的杏园里,村民们挥汗忙着采摘黄澄澄的大杏;采购大杏的车队,从村口一直排到村外望不到头;设在地头的各大快递公司发送点,正以最快速度将一箱箱带着独特香味的大杏发往天南海北……
一颗大杏,做成一个品牌;一颗大杏,带火一个村庄;一颗大杏,托举一种“杏福”。今天的赵家庄,因杏扬名、因杏蜕变、因杏扬眉吐气,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一颗大杏
做成一个地理品牌
赵家庄距繁峙县城8公里,全村551户1475人,历史上就是有名的杏果生产之乡。村东、村西、村北三面环山,背风向阳,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空气、土质优良,独特的小气候造就了大杏天然生长的绿色生态环境。
赵家庄的大杏能够做“大”始于1995年。为了将杏做成一项“特”“优”产业,老支书闫智财带领部分村民慕名前往代县大胆引进试栽了20亩“白水大杏”。没想到,这外来的品种,在这里如鱼得水,三年后所结的杏个头、品相和风味远远超过品种的原产地陕西白水县以及其他地方的大杏,成熟后没过几天便被人们抢购一空。
由此,看到“钱”景的村民们纷纷摒弃传统的玉米和土豆等作物,改种或嫁接“白水大杏”。目前,全村98%的土地都栽植杏树,总面积达到了5200多亩,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杏之乡”。除了个大饱满、淡黄透白,皮薄肉厚,香甜汁多之外,经山西农业大学专家鉴定,这里的大杏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镁、铁等元素以及蛋白质、果糖、果酸等,这让赵家庄人把一颗大杏做成一项特色产业的底气愈来愈足。
注册“繁峙大杏”地域品牌,荣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认证,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社经营—品牌营销—产品研发深加工”发展道路……这几年杏元素随处可见的赵家庄声名远播,将一颗大杏做成了一个知名地理品牌,带动全村农民走上了富裕路。
赵家庄73岁的村民刘垚拴,一人经营着20多亩杏园,是繁峙县有名的种杏大户。7月4日,忙着雇人采摘、发运、装箱、加工杏干的刘垚拴兴奋地向记者讲述,今年杏树遭遇“倒春寒”,没有往年结得果多,但地头1公斤大杏能卖到16元,收入十二三万元没有问题。
大杏成熟后,赵家庄村集体创办的繁峙县繁城杏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从村民手里统一采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合作社理事长闫智财说,去年合作社直销大杏50多万公斤,最远卖到了广州、香港等地。“一些来不及出手的大杏,通过10斤烘烤1斤杏干的办法,还能够保值。1斤杏干50元,供不应求。”闫智财露出灿烂的笑容。
“对今天的赵家庄村民来说,大杏不仅是一种水果,更是发家致富的‘金钥匙’。”赵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田飞说,202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7万元。2022年全村杏果产量90万公斤左右,加上其他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了100万元。
一种思路
创出一个兴村样板
因村制宜方致远。
做强大杏产业的赵家庄,近两年来把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推手和抓手,紧紧围绕“依托项目推进村庄建设”的总思路,创出了繁峙县乡村振兴一个典型样板。
2022年4月,该村开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以此为契机,走出了一条“还权于民、民主决策、取信于民、化解矛盾”推动村庄治理效能提升和美发展的全新路子。
在示范创建过程中,村党支部发出“动员令”后,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党员谈等方式对照检查,建立问题清单;借助网格化管理开展入户大走访,让老百姓自己选出满意的村级项目,目标直指真正把“实事项目”办到老百姓心坎上。成立村支部书记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明确村干部为项目责任人,对项目审报、目标要求、建设内容、投资概算、效益分析、管护措施等作出具体规定。同时,为确保项目的可行必要、科学合理、决策民主、过程透明,支村两委还将最终的立项项目进行集中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投资1600万元,引进技术团队,充分利用杏树废枝上马食用菌菌棒加工项目;延伸大杏产业链,村集体以整合资金入股的形式,投资1200万元建设杏饮料加工厂;新建污水和雨水管道,彻底解决了全村的污水处理问题;新建村文化活动室、村展览馆、村日间照料中心,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保障老年人日常生活;安装120盏太阳能路灯、栽植风景树1500棵、改造170处农户厕所,美化人居环境;安装高清监控设备32套、智能共享服务系统1套……
将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目标化整为零,以项目化推进村庄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将人财物集中在项目上,赵家庄推动主打产业向纵深发展,拉动乡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调动群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为全村发展注入内生动力和源源活力。
一幅美景
映照一种“杏福”生活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美丽乡村成了越来越多人品念乡韵乡愁,领略自然之美,释放心灵焦虑的精神家园。
阡陌交通上鸡犬相闻,杏果飘香间炊烟袅袅,干净村巷里生机葱茏,白墙灰瓦下乡愁缠绕,晨鼓暮钟中感悟寂静,农家乐点一桌地道特色美食,偷得浮生半日闲……
今天你想象中的一幅乡村美景,就是内外兼修的赵家庄呈现给你的样子。
以杏为媒,农文旅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乡村旅游新名片……近年来,赵家庄锚定乡村旅游不断做文章,让村庄孕育出独特的气质,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打卡旅游、休闲放松,让村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杏福”。
推出“白水大杏”四季大棚采摘,对村庄山体统一进行绿化,建设观景台,建立村游客服务中心,举办“大杏文化节”,将杏花欣赏、大杏采摘、摄影比赛、诗文笔会、书画写生、文艺表演、名优特农产品展销有机结合……在拉动大杏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同时,赵家庄开始吃上了“旅游饭”。
特别是每年初春,杏花盛放之际,那粉的白的杏花一簇簇挤在一起,聚成一片片花海,引得蜂飞蝶舞,搅得花瓣雪飘。微风轻拂,幽香阵阵,引得游人流连忘返,恍若置身“世外桃源”。
旅游火了,村民们的收入自然就多了。村口的刘三农家乐就是最好的实例。老板娘詹爱春直言,靠着村里的大杏文化节等旅游活动,自家的农家乐每年至少增收五六万元。
66岁的村民宫海兰,全家有20亩大杏,靠着种杏给儿子结了婚,在城里买了房。见到记者,宫海兰乐呵呵地说:“改了下水、装了路灯、铺了路面、建了广场,这几年村里依托旅游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村民们感觉幸福得不得了!”
“春看花、夏摘果、秋赏景、冬修园”,今天已成为赵家庄农民生产生活的农事韵趣,也为各方游客带来了全新的生态旅游体验。2014年,赵家庄跻身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2021年荣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下一步,该村的目标是全力创建国家3A级景区。
花艳、杏甜、山清、地绿、村美、民富……由“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挺进,饱蘸开拓进取的画笔,厚积薄发的赵家庄正勾绘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金建强
专家点评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怎么建设?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都是可行路径。但归根结底是要做强特色产业,只有产业兴旺才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赵家庄依托一颗大杏做文章,推动农文旅融合,实施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重构了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实现了从“富裕”到“美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美”在何方?赵家庄美丽的杏花、甜美的大杏、农文旅融好美好的蓝图都是答案,祝赵家庄的明天越来越美,愿山西出现更多的“赵家庄”!
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何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