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武乡韩北镇:红色沃土谱写乡村治理新篇章

  立秋时节,武乡县韩北镇这片红色沃土,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活力,红色旅游欣欣向荣、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特色产业生机盎然……近年来,韩北镇紧紧围绕县委“弘扬太行精神、攻坚创新武乡”工作主线,坚持“文旅立镇、产业富镇、交通强镇、生态兴镇”发展思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个美丽、富裕、和谐的乡镇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聚焦项目建设
打赢“产业兴镇”攻坚战

  8月8日,王家峪村八路军总部旧址,前来学习、调研、观光的游客一拨接一拨,刚修建的停车场已经停不下车,让本就不多的导游讲解员变得更加紧缺,许多游客在排队等候……
  王家峪村,抗战时期曾是八路军总司令部所在地,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期在这片热土上战斗和生活。近年来,韩北镇依托红色资源,创优发展环境,开发红色旅游,对王家峪入口景观路两侧风貌提升改造,建起了王家峪游客集散中心、红色记忆酒店、停车场、乡村民宿馆,配置了观光旅游车,先后开发出红星杨、老布鞋、香包等旅游纪念品,让更多老百姓端上“旅游碗”、吃上“旅游饭”。
  “韩北镇境内除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外,还有八路军总部野战卫生部旧址、中共北方局妇委、妇女干部训练班石圪垤旧址、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下合旧址、八路军野战卫生材料厂刀把咀旧址等红色景点。我镇对现有红色旅游资源的挖掘利用,推出一批体验式、沉浸式特色化旅游路线,打造集住宿、餐饮、教育、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小镇,让每位游客有‘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韩北镇镇长焦大伟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托八路军总部旧址,王家峪村发展起红色旅游,对于相对偏僻的圪道村,沟沟坎坎的山坡地,因地制宜发展起经济林。
  “圪道村全村855口人,耕地面积1843亩,苹果、桃、梅杏、核桃等干水果种植规模达到900余亩,其中苹果经济林600余亩,年产量达到120万斤以上,成为全县有名的苹果村。”圪道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军对记者说。
  为了把老百姓的致富产业发展好,守护好。2021年圪道村党支部引导种植户种植优质苹果树6000余株,修建蓄水池300立方米、铺设果树经济林灌溉管网1000余米,解决了果园用水缺水问题;新铺2.4公里农村公路,平整田间道路8.3公里;修建300立方米高标准仓储冷库,正新建苹果加工厂,解决了苹果储存难、产业链短等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让苹果树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韩北镇依托资源禀赋,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坚持重点项目牵引,抓好王家峪乡村振兴示范区、韩北镇100MW光伏发电二期项目、艾草三产融合园三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坚持特色产业聚势,打响叫亮“圪道苹果、桥南大葱、刀把咀连翘茶”特色品牌,打造畜禽养殖、绿色种植、中药材加工三大农业板块,投资188.82万元上马石圪垤200亩梅杏观光采摘园、拐垴千头生猪养殖项目,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走好“特”“优”发展道路。坚持庭院经济赋能,重点培育王家峪民宿、石圪垤拥军布鞋、大坪艾草加工、桥南黄花菜四个特色庭院经济项目。通过以上举措,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可增收,振兴有支撑。

改善人居环境
打响“美丽乡村”保卫战

  行进在美丽的太行山一号公路上,黄色的护栏、红色的标线,绿色的草木,五颜六色的公路宛如一条彩带沿着山路蜿蜒盘旋,沿途美丽的乡村散落在低洼不平的山坳之间……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阡陌交通,美丽的韩北美得令人心醉……
  “这是我们韩北以前的样子,街面上到处是乱搭乱建的房屋,道路狭窄,又脏又乱,现在路面拓宽了,街道干净整洁了,马路两边房屋美化、街道两边绿化、亮化,又建设了口袋公园和门前广场,整个韩北村面貌焕然一新。”韩北镇党委书记冯俊杰指着展板向记者介绍着韩北村的变化。
  作为镇政府所在地的韩北村乡村建设美如画,地处偏僻山沟的村庄同样美得惊奇。翻过几道沟壑进入桥南村,就被篱笆墙围起的小木屋、小公园吸引,简易的门庭写着桥南回忆,透着篱笆墙看着小院里有磨盘、有耕具……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以前村里鸡鸭满地跑、垃圾遍地飞、乱搭乱建随处可见。”桥南村党支部书记李旭鹏说,通过改善人居环境行动,村里道路干净整洁了,路两旁栽上了花草,美观了,村口建了公园,村民们每天晚上出来散步、跳舞,非常热闹。
  据了解,在改善人居环境建设中,韩北镇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机制,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发动890余户农户参与,清理垃圾216吨,消除交通安全隐患9处,营造干净整洁的村居环境。持续深化“厕所革命”,实施王家峪村口通往景区60户户厕改造水冲厕工程,建设石圪80平方米标准化旅游厕所1座,提标改造3个村245户、示范改造6个村1240户户厕,全部配备厕所管护员。大力推进美丽村庄建设,大坪村建设966平方米的党建主题公园,桥南村种植1800平方米多彩植物,打造景观小景点,建设5个美丽村庄建设示范村,推动农村人居“亮颜”又“出彩”。
  近年来,韩北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推进清洁村庄、森林村庄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下一步将沿着县委规划的美丽村庄、和谐村庄、幸福村庄建设逐步推进,让人民群众拥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冯俊杰说。

创新治理模式
激发“共治共享”新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韩北镇在县委“弘扬太行精神、攻坚创新武乡”工作思路指引下,积极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涌现出桥南“逢四议事”“争星上星”等典型经验,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质效。
  “桥南村党支部为畅通与群众沟通渠道,深层次、全方位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规定每月4日、14日、24日为群众说事日,便于群众好记,故取名‘逢四议事’”。李旭鹏向记者介绍着“逢四议事”的由来。
  “逢四议事”平台,由村党支部组织,全体村民都可参与、都可发言。可以“当面说”“电话说”“留言说”,村里统一建立了“议事”登记簿,在“议事日”,能直接答复解决的问题,现场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按程序限期处理;村里无法解决的重大问题,向镇里申请处理。处理重大问题时,将处理程序和结果予以公示,并由村干部征求当事人意见,由当事人签字认可。
  事实证明,“逢四说事”搭起党群沟通新桥梁,进一步拓宽群众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的渠道。党员干部“面对面”“心贴心”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有效化解了村内矛盾,近年来,桥南村没有出现上访事件和刑事案件,取而代之的是人心思进、团结和谐良好局面。
  “‘逢四议事’平台,零距离倾听群众呼声,充分保障群众议事参与权,成为干群关系的联系点、社情民意的搜集点、矛盾纠纷的化解点、法律知识的宣传点、倾听群众呼声的服务点。同时将村里综治、信访、维稳、矛盾排查化解、法治宣传融入‘逢四议事’中,成为乡村自治链条的重要一环,使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焦大伟如是说。
  桥南村“逢四说事”是韩北镇创新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韩北镇党委将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制定“一办法两细则”即《支部书记绩效考核办法和工资待遇发放办法》《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实施细则》《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细则》,在此基础上,对所有村支书实行常规考察,通过季度登台轮讲、半年“擂台比武”、年终考评述职等方式,明确支部书记日常绩效与星级化挂钩、年终绩效与村集体经济当年增收情况和考核结果挂钩,确保考评标准实化、细化、量化,不断增强村支部书记“争星上星”的内生动力。通过路径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更好激励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头雁”效应,打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坚力量。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要发扬‘四敢’精神,弘扬太行精神,锚定目标,攻坚创新,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谱写乡村振兴韩北篇章。”冯俊杰如是说。

本报记者赵跃华 何海亮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18期

  • 第2023-08-15期

  • 第2023-08-11期

  • 第2023-08-08期

  • 第2023-08-04期

  • 第2023-08-01期

  • 第2023-07-28期

  • 第2023-07-25期

  • 第2023-07-21期

  • 第2023-07-1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