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枕吕梁,南带汾河,东据太原,西临离石。山的厚重水的博大赋予山水交城独特的人文气质。千百年来,在这里成长的古圣先贤也以忠、义、德、廉回馈着这方热土,似活水源头,不舍昼夜,荡涤污秽,代代相传。
上善若水 赓续绵延
依山秀水、风景秀丽,蜿蜒曲折中透出她绰约典雅的迷人风姿,作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庞泉沟,有着无比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仲夏的雨后,蓝天像打了蜡,空气清爽得让人陶醉,一切的美统统超越了人的想象。时光流转,经过岁月洗礼,活力之城风采依然,红色光华更胜往昔,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滋养着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在位于庞泉沟镇大草坪村的“吕梁抗战老兵纪念馆”里,再现了交城县八分区军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丰功伟绩。八分区是一块红色沃土,在1940年1月―1948年8月的战火洗礼中,八分区军民英勇奋战,前赴后继,以青春和热血铺就了胜利之路,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史诗,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光辉一页。漫步展馆,郭萱的名字赫然在目,让我们想起了一个让人敬佩又感动的词语:“烈士”,此时的心绪被另一种感受夺去了平静。郭萱,193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交城县第一位共产党员。为保障抗日根据地的军需物资供应,1939年八路军在日寇侵占区成村创建“八路军物资转运站”。1940年初,郭萱担任工卫旅政治部民运科科长,为抗日根据地开展物资筹措、转运工作。9月的一天,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由于叛徒告密,被捕入狱。日军对他施以酷刑,但他铁骨铮铮,视死如归。日军又设下豪宴、许以高官厚禄,遭到郭萱的痛斥。暴戾的日军恼羞成怒,残酷地杀害了郭萱,年仅26岁。诚然,烈士们虽已离开我们,但信念的光芒永远不会暗淡,交城的红色基因从展馆到人们心间,从一人两人再到千万人,将一直在这片古老厚重的土地上延续,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大忠”清风 吹开“廉花”
“赃官贪婪,将图富也!孰知子孙不贤,以一掷弃千金,枉自遗百年唾骂;良吏清操,岂徒名哉?实痛小民疾苦,守三年如一日,难尽保万姓平康!”这是顺治十八年,常大忠自撰的一副法堂楹联。常大忠,字二河,交城县阳渠村人,清代仁人志士,他为官清正,心怀黎民,为人忠厚,敦亲厚友。顺治三年中解元,顺治九年中进士,初任梓潼县令,顺治十六年授潜山县令。明清抗争,战祸始平,兵火毁了全部亩册,县民有的耕不税之田,有的纳无田之税,不经丈量,不能合理负担。常大忠亲自规划区界,制定细则,严饬属下,秉公测丈。秉持“洁己奉公,丝粟不扰民”,经常自带二三民夫,背负丈具、粮米,巡回检查,足迹遍于潜山全县,遇有交错复杂处,必反复丈量再三,力求公平而后止。执事人恐其不招自来,无一人敢敷衍徇情。征收公粮,常大忠又按收割期先后,分里立限,不经追呼,“民输恐后”。康熙元年又为黄土仓撰一楹联:“不免催科,须知颗粒皆民命;何能抚字,但恤涓埃亦惠心。”联语间饱含约己爱民之心。离任时,百姓“攀辕号泣者,络绎于道”,百姓立生祠祭祀。今天看来,交城人敦厚清廉的渊源由来已久,在最近的数百年间,从交城的“清风”中吹开的“廉花”,清香缕缕沁人心,它承前启后,厚积而薄发,交城的山水孕育了这样的历史人物,岂不也是交城人文性格的积淀?
饮水思源 岁岁安澜
天湛蓝,云如絮。苍穹如洗,山水如画。眼下,正值盛夏时节,交城县无论是山区还是平川,那一道道延伸和拓展的动态绿线条像一抹浓艳的油彩,染绿了山川、城乡、厂矿,勾画着这座宜居城市的亮丽景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座山水元素装染、古韵新风交融、天蓝水碧土净之新交城正逐渐清晰呈现,千年古县重焕蓬勃生机,千里田畴再现美丽画卷!然而,多年前,环抱县城的两条小河流——瓦窑河和磁窑河,却因承载生产和生活的污水排放,饱受其困。磁窑河发源于交城县西北磁窑沟内贺家岭,故名磁窑河。瓦窑河为其最大的支流,河出磁窑沟后进入平川区域,至西石侯村合瓦窑河入文水县境,经汾阳至孝义北桥头村汇入汾河。其河全长121公里,流域面积为568.6平方公里。如今,成就这一美景的是,近年来,交城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保持铁腕治污的决心和定力不动摇,统筹“厂、网、河”涉水全要素,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让蓝天碧水、青山绿岸逐步成了交城最鲜明的底色,再现“两河抱一城”之千秋胜景。如今,野鸭成群、蛙鸣阵阵,清波荡漾,海晏河清,磁窑河重焕生机。当前,全省将“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纳入加快推动山西高质量发展的12个重大问题,交城县积极响应号召,必将在助力“一泓清水入黄河”的目标中实现水清人更清。
一千多年前,唐朝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下“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还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在这个时光更替的时刻,今天的交城,走过千山万水,不惧山高水远;今天的交城,踏上新的征程,更觉阳光美好。
李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