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制度创新。运城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生态区位极其重要。近年来,运城市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多措并举、强化担当,全面建立完善河湖长制,全面加强河湖生态保护力度,筑牢了河东绿色生态屏障,走出了一条运城特色的河湖长制工作新路子。近日,记者走访运城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孙耀民,深入挖掘运城市河湖长制工作的先进经验。
“河湖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在孙耀民看来,做好河湖长制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如何准确把握河湖长制改革发展新要求,创新完善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孙耀民提纲挈领地介绍了运城市的做法:“以‘一泓清水入黄河’为工作目标,以贯彻落实河湖长制六大任务为主线,以开展河湖专项行动为抓手,探索建立实施‘1+N’管护模式,全面推行‘五明确两对标’一线工作法,不断推进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向‘有为’‘有效’‘常态’‘长效’转变,用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清水绿岸回应百姓对生态环境的美好期盼。”
任何工作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责任的强化落实。孙耀民认为,河湖长制就是“责任制”。只有层层压实责任,才能为河湖生态提供最可靠的保障。随着河湖长制工作的全面部署,运城市水务系统掀起一场以明确管护对象、内容、标准、手段、人员,对标中央、省、市对水利工作的部署和对标群众服务诉求的“五明确两对标”业务大起底、基层水治理能力大提升活动,历时3个多月,全面梳理、对标对表、拾遗补漏、修正完善,将“五明确两对标”活动成果编印成《运城市水务局“五明确两对标”指导手册》,加强对河湖管理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压实责任链条,推动各级河湖长知责明责、履责尽责,确保每条河流、每个湖泊不仅有人管有人护,而且管得住护得好。这一横向到边、纵向到村的河湖长制组织体系,有效提升了基层水治理能力,使河湖长制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截至目前,运城市将84条(个)河流湖泊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共落实各级河长1204名,市级河湖长8人,县级71人,乡级河湖长239人,村级河湖长886人,设立河湖警长123人,设置公示牌800余块,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河湖警长全覆盖。
如果说“五明确两对标”一线工作法,让运城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责”,那么运城市水务局探索建立“1+N”河湖管理模式,则推进运城河湖长制从“有为”到“有效”。
“1是各级河湖长牵头,N是河湖长制各成员单位、公检法司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方力量联手共治,进一步强化制度机制保障,建立‘河湖长+警长+检察长’三长联动护河机制,全力打造河湖治理‘流域模式’,推动河湖管理全面提能增效,形成了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推动、社会共治的河湖管护新格局。”孙耀民向记者详细介绍了“1+N”河湖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设置市、县、乡三级警长,建立“河湖长+警长”联控工作机制。及时掌握侵占河道、围垦湖泊、超标排污、违法养殖、偷排倾倒、非法采砂等涉河违法行为,对涉河各类违法案件快侦快捕。建立检察院驻水务局“公益诉讼工作站”。及时甄别、分析、研判相关行政机关移送的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涉水违法行为案件线索,对损害河湖生态的行为,依法启动行政或民事公益诉讼。建立“政府+社会力量”河湖管护体系。坚持开门治河、民主决策,拓宽群众参与治水的途径,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聘请“企业河长”“志愿者河长”等,壮大民间队伍,调动公众参与治水护河的积极性、主动性,让群众在“共治”中“共享”幸福河湖建设成果。
从“有名有责”到“有为有效”,随着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相继落地,一套责任明确、协调有序、保护有力的河湖管护机制在运城逐步完善。
“河湖长制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想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还需要进一步走深走实,推动河湖长制实现从‘常态’到‘长效’的跨越。”孙耀民告诉记者,为此运城市水务局又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和严格的管理考核。
开展“清河保质”专项行动。聚焦难点挂牌督办,找准堵点精准施策,全市19处碍洪突出问题全部整改销号。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夏季大会战”。紧盯入黄断面,市总河长亲自挂帅,2022年实现了全市河流劣V类的首次清零。持续开展“绿满运城”行动。2022年全市国土绿化12.7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6.9万亩,年减少入河泥沙74万吨以上。推进实施一系列河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擦亮河湖生态底色。开展防洪提升专项行动。立足防大汛、救大灾,在组织修复水毁、病险水利设施上跑出“运城速度”,有效提升全市防汛抗灾能力。开展盐湖生态修复专项行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作出“让盐湖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一代代传承下去,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的重要指示,全市上下锚定盐湖治理,打造独具特色的“七彩盐湖”,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持续推动“河湖长制”变河湖“长”治,运城市水务局还创新推行“河长+巡河APP+无人机+社会监督”的监管模式,出台《运城市河长制工作考核问责和激励制度》,将河湖长制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和个人实绩考核、年终述职的重要内容,在为全市河湖管护提供精细化、智能化支撑的同时,让河湖长制真正成为长效机制。
孙耀民表示,河湖长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永远是“进行时”。河东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干担当,为实现河湖治理“全面强化、标本兼治、打造幸福河湖”的总目标接续奋斗!
本报记者曹鑫 通讯员鲍新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