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爱拴给村里修路、建学校、打井引水和造地,帮我们村脱贫致富,盂县西部地区大部分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9月8日,在盂县西烟镇脉坡村,72岁的原村党支部书记李三孟说。
李三孟提到的“爱拴”就是山西鑫磊集团董事长李爱拴。今年62岁的李爱拴出生于西烟镇脉坡村,在商海搏击多年,成了当地有名的企业家。他靠着早年跑运输、办煤矿、办企业致富后,多年来共投资7000多万元支持脉坡村及盂县西部地区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等在当地传为佳话。
致富不忘本为村民办实事
2011年,李爱拴抢抓经济转型“头班车”,在脉坡村投资117.7亿元建立山西鑫磊集团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园,按照转产、转型、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鑫磊循环经济产业园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精、尖延伸,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脉坡村及周边村有300多名农民都在园区就业,年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
先富起来的李爱拴没有忘记村里乡亲。2006年春节,脉坡村原党支部书记李三孟到李爱拴家串门时说起村“两委”准备解决村里人畜吃水问题,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他当即答应帮村里打井。当年3月开始,他投资300多万元解决村里吃水问题。请专家进行勘探,最终在地下450米打出了水,并免费铺设管道,给脉坡及周边村通了自来水,解决了3000多人、6000多头牲畜的吃水问题。洪镇村党支部书记胡银锁说:“2017年我们村打深井资金短缺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爱拴求援,他听了我们的汇报后,派技术员到我们村实地勘察,投资40万元给村里打井,解决了村里300多人、5000多头大牲畜吃水问题。”
为解决脉坡村村民的养老问题。2009年开始,李爱拴每年拿出30多万元给全村16岁到60岁的村民交养老金、医疗保险。村民李保银说:“没想到农民也能享受到养老金、医疗保险,亲儿子该办的事,爱拴给我们办了。”
2008年,李爱拴和两村党支部商议后,请县交通局技术员进行道路设计,投资250万元为两村修通了10公里的入村、入户公路;2011年,李爱拴主动和教育部门沟通,投资800万元建起了一座三层教学楼;2011年,李爱拴开始筹备给村民盖楼房,到2014年脉坡村村民共有60户搬进了新楼房;2015年,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李爱拴投资200多万元在村口盖了30座带小院的平房,贫困户以旧换新住上了新房。
近日,盂县西烟镇南社村负责清洁工作的周宇格外开心。村民们都自觉把垃圾扔进垃圾桶,他带领两名村卫生队员开着三轮车挨家挨户回收垃圾就行了。工作也轻松了,村环境也好了,这得感谢民营企业家李爱拴。近年来,西烟镇党委、政府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得知镇里治理‘六乱’后,李爱拴主动拿出20多万元帮助镇里购买垃圾桶,给全镇45个自然村7633户每户发一个垃圾桶,使全镇各村实现‘垃圾不落地’,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西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鹏飞说。
多年来,盂县境内到处都留下李爱拴参与公益事业、慈善事业的身影。2006年盂县决定加强森林防火力度,李爱拴投资600余万元建设森林防火隔离带。2009年冬,盂县发生严重雪灾,李爱拴立即捐款20万元修复蔬菜大棚。近3年鑫磊集团为盂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捐助400多万元。
转型发展带领乡亲奔小康
2009年山西省煤炭资源重组整合,李爱拴成为盂县玉泉煤业有限公司的法人。2011年,李爱拴经过外出考察、聘请专家论证后,回家乡建设了山西鑫磊集团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规划占地5平方公里,概算投资117.7亿元。去年,该园区营业收入达到3.2亿元,上缴税金3200万元。今年,到8月底,营业收入达3亿元,上缴税金3500万元。园区建设时,李爱拴坚持只要本地工人能干的活首先用本地农民工。如今,脉坡村及盂县周边有200多名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西烟镇南社村党支部书记赵晋军说:“爱拴2008年回脉坡建设鑫磊循环产业园时,我们村村民就去他那里打工,到现在在他园区上班的工人有20个。”同时,脱贫户只要有劳动力的都到他的企业上班,男的当工人,女的搞后勤,一年每户平均收入超过2万元。
李爱拴自幼生长在脉坡村,深知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近年来,随着农村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原来的小块地不能适应机械化耕作,脉坡、王甫庄村民眼看着其他村大块地都用机械耕种,而自己的地还得用人工、牲畜。特别是在鑫磊集团上班的工人,一到春种、秋收就请假,直接影响生产。2015年春天,李爱拴组织脉坡、王甫庄村干部一起商议造地事宜,在有关部门专家的指导下,他以每亩每年350元,共10年,流转两村村民土地1000亩,准备投资1000万元整修土地。于是,李爱拴请来30多人的专业队伍,动用大型挖机、推土机和工程车20多台,用10个月把山坡小块地打造成平均都在2亩以上的高标准农田。同时,他和村党支部、村委会一道成立了盂县西烟润宝农机服务公司,购买了拖拉机、收割机和播种机等机械出租给村民使用。让两村村民没想到的是李爱拴把1000亩地造好后,按照当时流转每家每户的亩数无偿归还给他们耕种。今年62岁的王甫庄村民苏存贵说:“做梦也没想到当时5万多元流转出的15亩坡地又回到自己手里了,既挣了钱又有了地种。”王甫庄村民王爱成说:“我2015年的时候以每亩3500元流转给鑫磊集团20亩坡地,收入7万块钱,感觉捡到了大便宜,没想到第二年他就把土地还给我耕种年年有收入,今年玉米至少收获3万多斤,收入4万元。”
2014年,脉坡村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时,有贫困户47户,130口人。为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李爱拴的助力下,村集体发展光伏发电、农机服务、大棚蔬菜等,脉坡村第二年就实现了整村脱贫。今年到7月底光伏收入1.2万元,农机租赁收入0.9万元,大棚租赁收入2万元,集体机动地发包收入8.5万元,建设用地租赁收入3万元,共计15.6万元。
梁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