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坚持,能让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出怒放的花椒!有一种坚持,能让山区的百姓们,从心底透露出丰收的喜悦!更有一种坚持,能让土生土长的我们,自豪地呐喊——我是西坡人!”这句话,出自乡宁县西坡镇第五届“花开韩咀·椒香西坡”花椒节散文大赛获奖作品《与我同岁的花椒树》。感动之余,记者不由地回想起在过去七年笔下记录西坡镇发展的点点滴滴,再次被该镇高质量发展的“澎湃事业”所感动。
从补贴家用的“星星之火”,到“漫山红遍”的主导产业;从惠民实事“五个全覆盖”,到基层治理“五事共商”;从“村镇环境生活提质增效”再到“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七年来,西坡镇党委、政府在乡宁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红色引领、绿色发展、金色未来”工作理念,以“引水上山、净化河川,抓住花椒绿化两山,再造西坡金山银山”为产业发展总思路,打造了凝心聚力党建牌、产业转型花椒牌、企地联动和谐牌“三张名片”。镇党委先后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委组织部选树为“全省标杆乡镇党委”,韩咀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赵院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
以花椒节为媒,山西农民报社与西坡镇结缘,并组织乡村振兴专家团为西坡的产业发展、示范村建设出谋划策。前不久,记者一行“故地重游”,实地走访了西坡镇那些熟悉的村庄,眼前的变化令人惊喜,脑海中的旧貌也一一浮现。
一年一个样,西坡镇变了!
年年一个样,西坡镇没变!
西坡镇位于临汾市西南端,境内山岭重叠,沟壑纵横,多坡地,少平川,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听老人们讲,原先西坡的农业大多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产量低,经济效益也不好。每到七月底八月初,村民们就跨越奔腾的黄河去陕北农民家采摘花椒赚些零用钱。
韩咀村村民郭雪莹回忆道:那时候交通不便,出行全靠走,早上从西坡出发等到天黑到师家滩亲戚家借宿一晚,第二天一早乘木船渡黄河入陕西,然后继续翻过一座山黄昏才到花椒园。为了抢收花椒,每天卯时到花椒地,戌时才能回来。中午主家会做好饭,带到地里给她们吃。辛苦归辛苦,但每摘一斤花椒,能得到三毛钱的工钱。于是乎一些农民,便向主家购买了花椒苗,回西坡平整土地栽种花椒树。当时由于花椒种植面积小,收购的人也少,西坡的花椒卖不上好价钱,但仍然比单纯种地效益要好很多。
“花椒树耐寒喜高温,根系耐水性差,不易栽植在低洼和易涝的地方,适宜山地栽培,其适应范围广,与西坡镇的气候、地形、土壤完美适配。”西坡镇党委书记师进向记者介绍说。
2017年他们组织镇村干部、种植养殖户代表去陕西韩城考察花椒产业。令他记忆犹新的是,韩城的花椒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种植面积大、产业链条全、辐射带动广,还建起了示范园、展示厅……西坡镇的地理环境和陕西韩城相似,且许多农民有花椒种植、采摘经验。于是在充分听取民意的前提下,镇党委提出了“红色引领、绿色发展、金色未来”工作理念,和“引水上山、净化河川,抓住花椒绿化两山,再造西坡金山银山”的产业发展总思路,一时间西坡镇大变样,农民群众告别了传统的种植结构,花椒产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七年来,西坡镇的花椒种植面积逐年攀升。由过去的6000亩,发展到了如今的1.6万亩。靠着花椒产业,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超过2万元;椒农人均收入达7800元。
这些年,记者借采访的机会,亲眼见证了西坡花椒产业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从最初的免费发放优质花椒树苗,到邀请专家技术指导;从入户慰问椒农到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从构建“一轴两园”的花椒示范基地到与驻地企业帮扶购销;从开展消费帮扶到对接全县乃至全省各大商超……现在西坡镇的花椒产业已经脱胎换骨,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双百千万”工程,进一步促进全镇花椒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实现了种植、采摘、烘干,产品的初级生产加工,还开发出了花椒油、花椒盐、花椒粉、花椒香水、花椒酸奶、花椒啤酒等衍生产品。
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为了叫响品牌,助力花椒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西坡镇从2019年起,连续五年举办“宏强杯‘花开韩咀·椒香西坡’花椒节”。五年来,花椒节固定项目“摘椒竞赛、花椒状元户状元椒评比、特色农产品展销、花椒订购签约仪式”没有变,但活动的内容却在不断丰富,从旗袍走秀到直播销售,从特色农产品展销到文艺汇演,从乡村振兴专家团讲座到“花椒节里话振兴”散文大赛,系列活动愈演愈热,一年一度的丰收大戏越唱越红。
以节为媒,西坡花椒的影响力逐步扩大,销售签约金额屡屡刷新纪录。今年,西坡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山西耕耘实业有限公司达成300万元花椒购销意向;13家驻地企业与10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达成105万元认购意向,创历届花椒节购销订单之最。
“发展依靠农民,发展为了农民”,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韩咀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胡创过发起了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冲锋”。
“这是我在村‘两委’干的最后一届了,在这两三年里,我要为村里留下一个能够持续增产增收的好项目。去年我带领村‘两委’干部和种养大户去陕西白水县等地考察。计划在花椒树下套种油菜。预计每亩地能为农户增收1400元。”
胡创过是乡宁县知名的企业家,为了回报家乡,毅然返回韩咀村被村民推举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自掏腰包,投资100多万元,购买油菜播种机、旋耕机等设备,目前正在配套建冷库、榨油厂等设施,誓要为韩咀村留下“不动产”。
“菜籽油营养高,经济效益好。经专家论证,‘高油寒14号’适合我们这里的冷凉环境。我们为农户免费发放种子化肥,8月底在2000亩花椒林里套种油菜,来年不仅能实现增收,你们再来西坡的话,还能欣赏到美丽的油菜花……”胡创过信心十足地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白慧磊 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