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庆丰收·促和美

“菇”香南太行 “伞”撑共富梦

——探寻晋庙铺镇乡村振兴“密码”

  • 采收

  • 分拣

  • 装筐

  •   金秋九月,硕果飘香。全省各地丰收美景如画,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我们来到位于太行山南巅的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探访“小香菇”产业给当地农业、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增收大喜悦,探寻当地全面开展乡村振兴的“密码”。

    精耕一朵“菇”

      晋庙铺镇全域属于省级猕猴自然保护区,这片森林覆盖率高达82%的南太行山区,“生态”是该镇最亮的招牌。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晋庙铺镇因地制宜,向“绿”而行,经多方考察论证,最终瞄准食用菌市场前景良好、收益快等优势,精耕“一朵菇”,做优做强香菇产业,不断探寻联农带农的共富密码。
      车行南太行,一路向南,来到晋庙铺镇草底铺村,道路北侧“太行陉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招牌格外显眼。
      作为晋庙铺香菇产业的龙头企业,太行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拥有30座四季恒温大棚,6座日光温室大棚。走进生产基地,整齐划一的现代化标准种植大棚排列田间。菇棚内,一排排菌棒错落有致,一朵朵香菇如小伞般俊俏可爱,工人们忙着采摘、装筐、运送,处处呈现着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
      “我们的香菇不愁销路,一个是和晋城市的商超签订了农产品直供合同,一个是河南的批发商每天上门来收购。”公司负责人张小军端起一筐香菇说,“虽然我们起步晚,但规模化种植的‘太行陉’香菇名气不小。”他介绍道,今年种植的香菇丰产高产,公司的2个基地正在加紧采收香菇。“产量高,价格也高,工人收入也高,越干越高兴,越干越有劲。”
      2021年4月,园区一期项目完工投产,短短三年时间,产业园已累计投资1600余万元,建成草底铺、黑石岭2个香菇基地,从最初年种植香菇菌棒不足1万棒,到现在种植12万棒,年产鲜品香菇达12万公斤,产业园先后带动周边60余户,150余人就业,户均增收3000元,实现共同致富。

    讲好新“菇”事

      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农家小账连着产业大账。香菇产业火了,农民腰包鼓了。初试成功带来底气,晋庙铺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富民强镇主导产业,科学谋划香菇产业“一核两园N基地”的产业布局,坚定走现代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之路。产业园要建成以太行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核心的香菇菌棒研发中心1座,香菇高效种植园2座,香菇基地N座,与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团队深度合作,为产业园提供技术支撑,实行多元投融资模式,实现集科技合作、试验、示范、加工销售、培训于一体可持续发展。同时,立足于镇域生态资源优势,锚定建设“南太行菌都”目标,潜心打造集科技研发、种质培育、规模种植、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集群,深入推进食用菌产业与电商物流、文化旅游、医疗养生等产业的融合,让“太行陉”成为食用菌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
      目前,太行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与拦车村、草底铺、黑石岭村等7个村签订合作协议,依托“龙头企业+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村集体负责修建菇棚,太行陉公司统一制种、统一制棒、统一培训、统一指导、统一标准、统一回收销售,采取香菇基地务工、认领托管、村内务工、兜底管理等模式,把当地群众嵌入香菇产业链。到今年年底,种植香菇菌棒达到30万棒,带动7个村、80户农户实现共同富裕。
      山珍非似树般栽,精华总伴日风来。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未来,晋庙铺镇将持续优化产业升级,致力生态循环发展,探索以食用菌为主题的特色休闲农业旅游,让小香菇成为给予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金菇朵”,携手全镇群众以更加奋发蓬勃的精神状态同心聚力、接续奋斗,共建生态美好家园。

      王小东 李钰珏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15期

    • 第2023-09-12期

    • 第2023-09-08期

    • 第2023-09-05期

    • 第2023-09-01期

    • 第2023-08-29期

    • 第2023-08-25期

    • 第2023-08-22期

    • 第2023-08-18期

    • 第2023-08-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