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粮之都杂粮科技展示园有哪些特点?今年有哪些新变化?现在就带大家来看看这农田里的“科技盛宴”!
中国杂粮之都杂粮科技展示园由忻州市人民政府和山西农业大学于2022年共建完成,位于忻府区紫檀西街,建设面积约240亩。展示园科技与传统交融、农业与数字化结合,文化传承与展示同步。集中展示、宣传、推广杂粮新品种、高产高效有机旱作技术、普及杂粮相关知识,2022年,园区被山西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山西省科普基地”。园区长期免费对外开放。
杂粮科技展示园包括七大板块:优良品种及种质资源展示区、有机旱作技术展示区、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展示区、育种技术展示区、智慧农业展示区、杂粮大地画以及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优良品种及种质资源展示区
集中展示我省乃至全国的杂粮优良品种及种质资源,今年共展示谷子、高粱、红薯、马铃薯、豆类、糜黍等32类杂粮作物,418份种质资源及36个优良品种,展示杂粮的种类及品种、数量均多于去年。
有机旱作技术展示区
以宣传、推广、普及杂粮有机旱作生产技术及相关研发成果为主要展示内容,突出山西杂粮的“特”“优”特点与有机旱作。主要展示地力提升、农水集约增效、保护性耕作、绿色循环、膜侧播种和综合抗旱六个方面21项技术。
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展示区
展示谷子、高粱、藜麦、杂豆等主要杂粮作物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育种技术展示区
主要展示谷子、高粱、大豆、葵花、藜麦等杂粮作物资源利用、杂交组配、新品种选育与鉴选等。
智慧农业展示区
展示田间气象、土壤温度及水分、作物长势、害虫发生等数据实时采集整理、田间管理远程控制、智能云平台、物联网技术等。
杂粮大地画
利用不同杂粮果穗及花的颜色在大地上绘制各种图案及文字。今年的大地画由谷子、高粱、荞麦三种作物组成,利用高粱与谷子颜色的区别构成“中国杂粮之都”“忻州”八个大字和中国地图,利用红白双色荞麦构成大地画边框。今年杂粮大地画还增加了互动环节,游客可漫步画中身临其境领略杂粮魄力,了解地理知识。
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采用领养管理模式,由学生自己种植、管理,玉米研究所派专业老师全程指导。通过青少年亲身耕作,将课堂学习与劳动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劳动之形、农耕之美,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培养学生对“三农”文化的兴趣,培育知农爱农为农人才。2022年,被忻州市教育局授予“忻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忻州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被山西农业大学授予“大学生耕读教育实践基地”。
今年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实现了市直中小学全覆盖。
杨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