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汾市尧都区贾得乡北席村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通过党建引领将葡萄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实现从零散到集中、从单一到多元,从普通到品牌的转变,闯出了一条党组织带领村民致富的新路。2023年全村葡萄种植达到2100余亩,总经济收益3100余万元,其中集体收入30余万元。
北席村葡萄种植历史悠久,但一直存在着品种普通、技术落后、产销零散等短板,难以形成规模,为此村党总支从2008年开始,在邀请专家到村论证调研的基础上,召开村民大会,大力宣传动员村民进行葡萄品种更新,通过村干部带头、党员先试,整合原有100余亩零散葡萄田和6亩村集体土地,吸收16名党员户率先种植巨峰品种,2010年实现亩产达2250公斤,纯收入提高到9000元。2011年初,在党支部主导下,成立了鸿富康绿色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53户农户加入,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200余亩。至2013年底,合作社葡萄田均进入丰产期,年产值达到1000余万元,初步形成规模化葡萄种植基地。2014年,为实现与原有的巨峰品种在成熟期上错峰种植,延长葡萄成熟季纵向时间营销占有率,党支部主导引进户太8号、甜蜜蓝宝石、阳光玫瑰等4个新型品种,将上市销售期由1个月延长到3个月,截至目前,北席村葡萄种植面积达2100余亩,已成为北席村支柱产业,形成了产销一体、富农增收、影响力较大的尧都本土农业品牌。
北席村党总支坚持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坚持用好用活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创新营销模式三项机制,实现葡萄产业生产上规模、销售上轨道。
建立支部主导机制,构建有力组织体系。组织上采取“支部+合作社”一体管理模式,村干部和党员为合作社技术骨干,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规范建立理事会职责、社员管理、安全生产、盈余分配、财务公开等制度;对未加入合作社的100余户900余亩葡萄田参照合作社规章制度管理,确保做好村民在生产销售全过程服务。
建立党员包联机制,规范生产管理。生产上采取“党员+农户”包联指导模式,对于未入社农户,采取党员包联方式,每名党员包联3—5户,定期提供技术指导、信息传递、农资供应、设备维护等,确保产品品质。在规范生产管理下,目前葡萄亩产已稳定在2500公斤以上,全村年产525万公斤。
建立集中供货机制,保障销售渠道畅通。北席村现阶段在销售上已发展为“集体+经销商”集中供货模式,与40余名各地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每年葡萄成熟季,由村集体将全村葡萄产品集中起来,统一定价、统一装箱、统一对接各大经销商上门收购,并同步打通水果连锁店、超市等直销渠道,特别是对于合作社以外的农户,在鼓励其自行销售的同时,剩余部分由村集体进行兜底,实现农户既能丰产,还能丰收。北席葡萄在临汾本地及周边地区销售占比40%,在省内太原、长治等城市销售占比30%,在河南、山东等省外区域销售占比30%。
葡萄产业取得的巨大成功,凝聚了党组织的组织力、激发了村庄发展的潜力、推动了民生事业的提升,向实现乡村振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村党总支在做大做强集体经济的同时,注重本土人才培养,通过邀请专家授课、结对帮带、实践锻炼、进修培训、考察学习等措施,培育造就了一支50余人的素质高、能力强、懂技术的本土人才队伍。
随着日益增长的葡萄产业收入,合作社经营6亩集体土地种植葡萄年纯收入9万元,全村葡萄种植户达到240余户,葡萄每亩纯收入可达1.5万元,推动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8万元以上。经济创收的同时,村“两委”积极改善村容村貌,投资243万元硬化美化村内道路78公里,投资180万元新建1000余平方米村党群服务中心,投资150余万元提升葡萄园滴灌设施、新建300立方水库一座,配套水网管道3560米,人居环境大幅提升。扩展知名度,文化旅游成为亮丽风景。
为深度挖掘北席葡萄的衍生价值,在村党总支积极谋划推动下,成功举办了三届北席葡萄采摘节,在丰富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生活的同时,帮助果农销售葡萄450余万公斤,初步实现了“产业发展推动文旅融合、文旅发展推动产业壮大”的良好循环格局。
下一步,北席村将以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为导向,继续在葡萄产品全产业链发展上深挖细掘,在保持住葡萄产业发展良好势头的同时,再次拓宽增收项目,筹备实施反季樱桃产业园的规划建设,以“种、商、旅”为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郝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