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时节,田野流金。行走在晋城市泽州县川底镇,到处都是一片忙碌的喜悦景象。近年来,川底镇为打造共同富裕新样板,深化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将党建引领作为助推共同富裕的红色引擎,通过联合多个村加入同心共富党建联盟,整合运用党建、人才、土地、资金等各类资源要素,以组织共建、资源共享、经济共富为牵引,闯出一条抱团发展、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在土地流转中走向“双富裕”
川底村是镇政府所在地,也是全镇人口最多、土地最多的五村合并村。如何带领其他四村突破“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集体无收入”的发展壁垒,川底镇党委探索实施党建“牵手工程”,将5个村相互“牵手”,成立党总支,通过党总支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余亩,集约化规模经营让土地生金,既解放了劳动力,还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更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铺就了一条土地流转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路。
“现在虽然不在地里干活了,但是收入反而高了,生活也越来越好。”说起现在的日子,川底村庾山村的村民焦小旺高兴地说。焦小旺今年72岁,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春种、夏忙、秋收、冬藏,虽然一年到头忙得都闲不下来,但是日子却从来没有富裕过。“现在土地流转了,我们坐在家里就可以收租金,多好!”
“我们采取自愿流转一部分、租种一部分等多种方式,除土地流转金外,还和群众签订了土地收益分红协议,这样下来,老百姓一亩地就有两份收入。”川底村党支部书记王晋东说。合作社将土地流转后,土地串点成片,种植了油葵、大豆等经济效益高的作物,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村民还能到合作社流转的地里去干活,一天有五六十的收入,也让村里众多的“60后”“70后”们增加了收入。
“我们村一共有6000多亩耕地,下一步,合作社要逐步流转回来,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增加水利设施建设,全部建成高产田,种植有机小麦、有机蔬菜等,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收入。”谈起未来合作社的发展,王晋东信心满满。
在未雨绸缪中寻求绿色突破
走进天户村,就如同走进一座美丽的花园,山上苍松滴翠,村内别墅林立,亭台楼阁点缀其间,花木扶疏,绿荫斜影,可谓一步一世界,一街一风景。
天户村地下有丰富的煤炭资源,20世纪便跻身全市小康村行列,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煤总有挖完的一天,煤挖完了,怎么办?”村党支部书记许东利意识到,光靠煤炭企业和单一的种植业是远达不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如何保障农民持续增收,从哪里起步?“天户压饼”在晋城市内已小有名气,能否将“小压饼”做成“大产业”,带动群众共同富裕。带着破解发展的难题,许东利带领村组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先后到昔阳、成都等地学习参观,并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达成了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园的共识,以“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新模式,推动食品产业向规模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
定了就干。村党支部领办组建了专业合作社,成立了食品公司,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效率盘活闲置低效资源,从食品产业园的统筹设计,到设备购置安装,再到工人技术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严格制订操作流程,推动食品产业园项目“立竿见影”。很快,以原村办粉条厂房入股,投资120余万元,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年馍加工厂、纯红薯粉条加工厂分别落成,形成以“压饼+年馍+粉条”三足鼎立的新发展格局。下一步,将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提高食品品质,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加销一体化运营模式,以公司为支撑建设压饼生产基地、粉条生产基地、年馍生产基地,以基地为中心发展专业种植户,以专业户为重点辐射带动广大农户发展特色食品产业。
“未来我们村会继续扩大食品产业链,研发新产品,我们也一定能够实现由‘煤炭黑’到‘生态绿’的转变。许东利说。
在漫天缤纷中收获铁水流金
“寒铁熔炉,化灼水,滚滚烈焰。举目去,流火似金,精彩绝伦。但见匠夫一挥臂,冲天铁花飞寰宇。”这是对“打铁花”场景的形象描写。
晋城的打铁花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川底镇煤炭和冶炼行业发达,打铁花久负盛名。尤其是沙沟村打铁花匠人,打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队伍庞大、人数众多、技艺精良,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为将“沙沟打铁花”发扬壮大,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两个专业演出公司,由村里打铁花老匠人胡师傅免费教授,全村18岁以上男性人人都会打铁花,个个都是打铁花高手,全力打造“打铁花专业村”。同时,通过多位老前辈共同研究,再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将打铁花从熔炼、铁花、表演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升级,既保留了老祖宗的民间特色,又升华了当代艺术发展的需要,更适合民俗文化推广、景区游客观看参与、商业宣传观赏等一系列的演艺活动。
沙沟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堂介绍道,村里的“铁花队”有200多人,常年在全国各地数百家景区表演,今年正好迎来了旅游潮的井喷式爆发,各大节庆假日的订单更是火爆,村里的劳动力不足时,周边村的村民们也跟着去帮忙打杂,按现在的形势估算,一年下来,收入十来万不成问题,昔日古朴的民间娱乐活动,成了村民共同富裕的“传家宝”。
“咱们的打铁花基本保留了古老工艺,打出来的铁花线形流畅,花形美观,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喜欢,还有国际友人多次邀请我们去国外表演。我们一定会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铁花带出国门,走向世界。”已经72岁的胡师傅仍然是“打铁花”的主力军,谈起“打铁花”事业,胡师傅激动万分。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党支部书记。我们要紧紧扭住党建引领的‘火车头’,准确选择产业发展方向,多业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力保障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以稳定坚实的步伐迈向共同富裕。”川底镇党委书记宋海东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信心满满。
王小东 李钰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