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9版:庆丰收·促和美

沃野绘新景 乡村绽新姿

——解码安泽县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

  •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一个地域的发展成色、社会底色和文明特色。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力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地处太岳山区的安泽县,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加力推进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致富,着力构建民事民说、民事民议、民事民办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富裕和美的新农村,近两年“三农”工作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突破,成为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一抹亮色。
      沃野升腾希望,乡村绽放新姿。如今走在安泽乡村田野,幸福质朴的笑容在每一个人脸上绽放。如今的荀乡大地,乡村风景美丽如画,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百姓生活蒸蒸日上。

    全链条推动农业“特”“优”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安泽县坚持把发展乡村产业、促进产业振兴作为首要任务,围绕产业振兴,重点打好特色优势牌,促农业提质、经济增效、农民增收。
      春天,连翘花是金灿灿的;夏天,青翘是青翠欲滴的;秋天,连翘果是沉甸甸的。连翘是太岳山给安泽最好的馈赠。
      世界连翘在中国,中国连翘数安泽。
      安泽县素有“大药场”之称,在县域288种优质中药材中,连翘是分布最广、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中药材之一,被誉为“全国连翘生产第一县”。该县野生面积150万亩,年产量4000吨,占到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让漫山遍野的连翘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成为安泽高质量发展的“永续动力”……坚持把小连翘做成大产业,全产业链开发,该县全县域动员,全面推进连翘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以来,该县已完成连翘仿野生栽植面积20万亩;选育地道中药材新品种,建设种苗繁育基地1000亩;主要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65%以上。聚焦优势产业产区累计抚育面积达48300亩,辐射形成了“一带、四区、百园”的连翘产业发展格局。“一带”即太岳连翘连片资源培植带,“四区”即野生抚育区、人工种植区、稀疏密植区、良种繁育区,“百园”则指100个优质连翘精品示范园。
      在连翘种植、管理和采收等环节,创新生产经营模式,该县建立了“企业+村发公司”“村集体公司+基地”和“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合作方式,实现了企业、村集体和群众的共建共赢。每到秋季,安泽的百姓平均每个劳力光采摘连翘的收入就能达2万余元。
      推动连翘产业全链条升级,大力发展连翘种植加工特色产业,通过实施农旅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以农兴旅,以旅促农,不断拓宽连翘产业经济链,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瞄准连翘全产业链开发这一重点,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因地制宜、鼓励创新”“特色引导、先行先试”的原则,安泽县建设连翘产业乡村e镇,探索出了中药材全产业链一二三产联动模式,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持续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和农民群众增收能力,安泽连翘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培育省级龙头企业3个、市级龙头企业7个,市级区域公用品牌1个,认证绿色农产品6个。
      万顷苍翠铺就致富路。今天安泽连翘书写了一个“小叶子”推动“大发展”的传奇。

    统筹发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美乡村的提出,要求乡村振兴要紧紧围绕“和美”展开,无论是宜居,还是宜业,“和美”二字都要贯穿在其中。
      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坚持全县“一盘棋”规划,连点成线,以线扩面,典型引路,安泽县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该县重点推进农村户厕改造,赴先进地区学习改厕经验,统一改造标准,将改厕明白卡上墙,明确了施工技术要点和规范要求,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并支持配合户厕改造工作,高标准实施年度改厕任务;全县各镇建立管护站、修建化粪池、配备抽粪车,建立健全农村改厕后续长效管护机制,实现农村问题户厕及时维修,厕所粪便“应收尽收、及时清运、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一举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农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优美环境带来的美好生活。
      坚持把农林文旅康作为全县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该县以“一核两翼”文旅融合发展格局引领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助推乡村实现振兴的全新路径。
      依托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大打“山水田园、绿色生态、古色人文、红色追忆”旅游品,该县打造了多个乡村振兴“新品牌”。形成了以飞岭、田家庄、石渠、和川为主的集民俗展示、农耕体验、休闲垂钓、民宿接待、蔬果采摘于一体的北翼“和美之路”,以东唐、小李、桑曲为主的太岳革命根据地南翼“红色之旅”。飞岭·蒹葭乡居被认定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田家庄·墅”民宿景区正朝着打造成为“政务接待任务的会客厅、市民休闲娱乐的打卡地、地域文化传播的展示地、农特农副产品的直播间、乡村振兴发展的新领地”的方向发展。全省独有的集“大田、大山、大水”为一体的稻蟹鱼绿色智慧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有序推进……
      从北至南,一个个乡村旅游目的地应运而生,形成了“一乡一特色、一镇一亮点”的旅游格局,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让安泽百姓找到了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金钥匙”。
      梯次推进和美乡村建设。飞岭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小李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休闲旅游)”“山西省美丽休闲乡村”。7个村入选第一辑临汾市最值得去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高标准打造出田家庄休闲康养度假区,将沁河沿线穿珠成串,促进一二三产高效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沁河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把“文旅+农事体验+安泽优品+特优农业”作为农林文旅康养发展的有效抓手,在全省农林文旅康融合试点县建设的基础上,安泽县还积极申报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为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乡村治理“理”出乡村新气象

      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推进基层治理,必须突出人民主体地位。只要为群众着想,事情就不难办成,群众事要由群众定,群众有事商量着办,就会搭起“连心桥”,唱响“和谐曲”,聚起“众人力”。
      安泽县把农村“说事议事”作为推动乡村治理的一个重要载体,在问、说、议、办四个环节上下功夫,让说事议事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质效化,让群众参与到环境卫生、公益事业、产业发展、公共设施等的决策中来,“议”重点大事、热点难事、民生小事,“议”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村民当主角,乡村好治理。“有事大家议,群众选话题。一议一主题,发言有秩序。同心想对策,齐谋好主意。晒出成绩单,村民都受益……”时下在安泽县,这句话已成为全县乡村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党支部说话灵了,村干部好干了”,是说事议事推行以来,当下该县村干部最明显的感受。
      安泽县推行的“说事议事”,开创了乡村治理和农村深化改革新局面。这种“一块分析、集体决策、共同解决”的形式,远远超出了具体的“事”本身,“议”出了民主管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议”出了集体荣誉感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唤醒了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主体意识,燃起乡村振兴激情。
      同时,该县大力推广应用“星级积分管理办法”,并进一步推行道德评议活动,把评星同评分相结合、把精神激励同物质奖励相结合,扎实开展“星级+积分”“星级+道德评议”“星级+文明户”等系列创评活动,营造出了“向上、向善、向美”的浓厚氛围,极大地提升了全县的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特别是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开展以来,该县制定工作方案,在农村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以“倡导文明新风、践行移风易俗”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向全县广大农民群众发出《安泽县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倡议书》,通过说事议事日专题宣讲,制作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全方位宣传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带来的农村精神文明新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融入民心,推动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文明乡风融入百姓生活。
      绿色是安泽的底色,生态是安泽的名片。
      今天,安泽已成为“两山论”的积极践行者,成功示范者和创新引领者。
      未来,安泽县委、县政府将以乡村振兴为统领,继续探索走好生态好、乡村兴、群众富、可持续的“两山”转化之路,继续凝聚各方力量,精心“雕琢”“内外兼修”推动乡村振兴的图景不断向纵深铺展。

    金建强 闫红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22期

    • 第2023-09-19期

    • 第2023-09-15期

    • 第2023-09-12期

    • 第2023-09-08期

    • 第2023-09-05期

    • 第2023-09-01期

    • 第2023-08-29期

    • 第2023-08-25期

    • 第2023-08-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