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发生在肺部,称为肺结核,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
肺结核高危易感人群可分为四大类:
1.流动人口。因结核杆菌可在空气中存在数小时,在人群密度较大的情况下,若存在肺结核患者,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2.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特别容易患肺结核。
3.糖尿病、艾滋病患者。这群人的免疫力比普通人低,据调查,3%的糖尿病患者患有肺结核,比例是普通人的3-18倍。
4.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像肿瘤、哮喘、红斑狼疮等患者,因为使用了免疫抑制剂,抵抗力低下,因而患上肺结核的比例也很高。
肺结核的危害:
肺结核是一种潜伏性疾病,感染者在潜伏期内不会发病或传播病菌,但他们有患上活动性肺结核的风险。潜伏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可以控制病菌的生长,但如果免疫力下降,病菌可能重新活跃并引发疾病。肺结核的一个重要征兆就是连续咳嗽、咳痰2周以上,如果同时痰中带有血丝,就极有可能得了肺结核,肺结核常见症状还有胸痛、盗汗、午后低烧、全身疲乏、食欲减退等。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感染结核菌的毒力和身体抵抗力的强弱。
所以,一旦患有结核病,一定要早治疗。肺结核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影响您的健康、工作、生活,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同时还有可能传染家人和朋友。
肺结核是如何传播的?
肺结核通过空气传播,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感染。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长时间接触有较高的感染风险。此外,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如HIV感染者、化疗或器官移植者,也更容易感染肺结核。相关研究显示,每个肺结核患者一生可以传染10-15人。
肺结核如何预防和治疗?
预防肺结核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治疗。肺结核可以通过胸部X线检查、痰菌检查等进行诊断。一旦确诊,患者需要接受为期数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以杀灭病菌并预防传播。此外,健康教育和卫生习惯的形成也非常重要,例如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不随地吐痰、加强锻炼、合理膳食、开窗通风等。若出现可疑症状及早就诊。
怎样正确对待结核病?
1.肺结核患者在坚持规律用药并完成规定的疗程(6-8个月)后,90%的患者可以被治愈,就不再有传染性。
2.发现相应症状应及时、主动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享受国家免费政策包括可疑者首次胸片检查、全程痰检、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胸片检查。
3.当被确诊为结核病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4.遵医嘱按时药物治疗。由于不规范、不完整的治疗,易造成结核菌耐药,一旦发生耐药,治疗周期会延长,治疗费用也会比普通肺结核高10倍以上,且治愈率较低,甚至可导致死亡;如果传染给其他人,被感染者一旦发病也将会是耐药肺结核,不易治愈。
5.结核病患者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注意个人卫生。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
垣曲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赵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