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水利部印发《关于做好第二批省级水网先导区、第一批市级和县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确定我省大同市作为第一批市级水网先导区,全国共有7个市成功入选。
今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国家水网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有关部署,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水网先导区申报和评审工作,并最终核定,大同市和浙江宁波、河南平顶山、山东烟台、江苏宿迁、湖南娄底、陕西延安等7个市被水利部确定为第一批市级水网先导区。
大同市地处京津冀城市群西侧,是我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是拱卫京津冀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肩负“一泓清水进北京”的重要使命。大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出台《关于实施治水兴水战略全方位推进大同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印发《大同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强力推进水网体系建设。
近年来,大同市相继实施天阳盆地地下水置换,册田水库引水更新改造,守口堡水库、王千庄水库续建,万家寨引黄北干支线,水神堂、城头会泉域保护及水源置换等一批骨干水网工程;持续推进桑干河、御河、十里河等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完成河道治理长度173公里;持续开展永定河生态补水工作,自2017年以来,引黄水累计向永定河生态补水10亿多立方米……全市水利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骨干水网不断健全,为先导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大同市水网建设规划》,到2025年底,该市“三横四纵”骨干水网将基本建成,市级层面水资源调配能力显著增强,全市新增地表水调水能力1.3亿立方米,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人口比例上升至40%,县级以上重要城镇防洪达标率达到80%。到2035年,全市水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智能化和现代化的水管理体制机制全部建立,大同现代水网基本建成。(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