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特别报道

弓阳新村:绘就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和美画卷

  • 弓阳新村全景。

  • 王建军(左)接受记者采访。

  •   金秋时节,吕梁山腹地,上顶山脚下,中阳县暖泉镇弓阳新村风光正好。明澈湛蓝的天空下,被延绵群山环抱的小村庄安静祥和,布局错落有致的一座座农家小院被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串起来,其间有绿化带和草坪点缀渲染,一幅美不胜收的乡村美景画卷映入眼帘。如果不是被村中心凉亭里正在直播带货的“乐村淘”团队快节奏的声音所惊扰,会有一种恍然走进世外桃源的感觉。
      弓阳新村,吕梁山上一个宜居又宜业的和美乡村的典型。

    从土窑洞搬进小别墅

      “以前我住在旧村的土窑洞里,既潮湿又不卫生,下大雨的时候还担心安全问题。2018年政府建起移民新村,我搬进了现在的新房子,三间房共90多平方米,自己才补了一万零八百元。”56岁的村民梁照宏站在自己崭新整洁的院子里,说起住进新房子的感觉,一脸幸福。“现在的房子可真好,有下水,有卫生间,有厨房,冬天取暖用的是空气能,和城里人住的房子没什么区别。而且一般的日用品在村里都能买到,特别方便,和以前的条件比,真是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在2016年以前,弓阳村属于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全村由弓阳、石板上等7个自然村组成,在过去,这7个自然村中的225户人居住分散,水、电、路、暖配套十分困难。
      为了解决贫困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同时也为了最大限度地集约利用土地发展生产,2017年以来,中阳县委、县政府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依托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在弓阳村科学布局规划了建筑面积共计80余亩,以农家别墅小区为主风格的移民新村。
      “从2017年5月正式动工,仅仅用了8个月时间,122套特色移民房就顺利完工。2018年,我们村的移民户就全部搬入设施配套齐全的农家小院。”弓阳村党支部书记郭士峰告诉记者。
      在基础设施修建上,弓阳村还配有标准的停车场、村民休闲娱乐的小广场、凉亭,建有图书室、棋牌室等文体活动场所。忙碌之余的村民们可以在这里跳跳舞、打打牌、看看书,生活别提多惬意。原来那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已经蜕变为一个令人向往的美丽村庄。

    签合同种木耳挣大钱

      站在自己的木耳种植基地里,看着一排排菌棒错落有致地排列在一起,菌棒上一簇簇木耳肥厚光亮、长势特别好,王建军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他这时候最想说的一句话应该是今年收成肯定错不了。
      今年49岁的王建军是弓阳新村的黑木耳种植户,此前一直属于村里的低收入人群。
      “因为我的视力二级残疾,以前在外打工吃了很多苦。”王建军告诉记者,2019年,他听说村里有人通过种植黑木耳致富后,开始动了心思也回村种木耳。当年中阳县里对黑木耳种植户出台了多项优惠奖补政策。“两块多钱的菌棒,补贴下来只要五毛四分钱,每亩地还补贴3000块,这么好的政策还有啥可犹豫的。”王建军仍记忆犹新。
      2020年,在家人和朋友们的鼓励下,王建军回村承包了7亩土地,开始种植黑木耳。没承想,当年的收入就达到近12万元,这可比打工强多了,王建军顿时信心满满。2021年至2022年期间,王建军继续扩大了种植规模,种下将近30万棒菌棒,不仅为自己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
      王建军告诉记者,为了鼓励村民种木耳,县里出台了一系列奖补政策,不仅买菌棒政府补贴,而且还推出了“木耳贷”,政府贴息50%。此外为了让农民种植木耳放心,减少种植风险,保险公司还推出了“木耳险”等等。“我们现在种木耳,签五个合同就可以踏踏实实挣大钱。”王建军说,除了和村民签一个流转土地的合同外,还要和菌棒企业签一个订单合同,和银行签一个“木耳贷”的合同,和保险公司签一个“木耳险”的合同,最后和政府签一个种木耳补贴合同。
      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为弓阳的木耳产业注入强劲动力。2022年,弓阳村黑木耳种植达到620万棒左右,占到中阳县木耳种植十分之一以上,带动36户木耳种植户300多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实现产值2000万元以上。
      木耳产业不仅仅让当地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还辐射带动了交口、石楼、永和等地的农民过来摘木耳挣钱。永和县坡头乡塔子村60岁的李琼芳告诉记者,她在弓阳村已经待了22天。“我们从永和一起过来4个人。每个人每天工资120元,整个木耳采摘季持续工作一个多月,可以挣三四千元,比在我们当地打工强多了。”

    开辟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8月9日至11日,2023中国食用菌协会木耳特色专业镇发展大会暨中阳木耳文化节在中阳县隆重举行。作为这次活动的一个重要分会场,弓阳新村成为“品味中阳”“珍馐美馔”厨艺烹饪大赛的举办主场地。
      活动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与客商、中央及省级新闻媒体以及众多自媒体齐聚在弓阳新村,一起见证了一场视觉和味觉的木耳盛宴,而弓阳新村的乡村美景与美食随着木耳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在网上再次圈粉。
      随着近年来木耳产业的蓬勃发展和中阳县木耳文化节的连续举办,弓阳新村支村两委开始把发展的目光投向农旅融合发展的新方向。
      “我们村这几年积极探索‘食用菌+养牛’‘光伏+旅游’、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的同时,借力县里木耳文化节的举办,提出‘党建引领促生态旅游’战略,以山村风貌及自然景观为吸引力,立足于向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服务,让游客赏田园景、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让老百姓的移民房变成‘产业房’‘致富房’。”郭士峰说,目前,弓阳村旅游接待中心、民宿、咖啡馆已经全部建成落地,正式投入运营,旅游示范村建设已初具规模,以后将实现全民兼农,全民兼商,带动村民持续增收,实现生活富裕,探索出一条符合弓阳村农业、加工业、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乡村可持续发展致富之路。
      据了解,在2018年《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工作方案(2018-2020)》中,弓阳移民新村被列入山西首批1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2020年被评为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2021年被评为山西省美丽休闲乡村。郭士峰和村民们所期望的那个充满魅力充满活力的弓阳新村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专家点评

      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产业项目是“铁抓手”。中阳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环境资源优势,集中全县力量,从政策扶持、科技助力、金融支持、典型带动等多方面发力,在短短几年内把木耳种植打造成为一个优势富农产业,其做法值得各地在“一县一业”创建实践中借鉴。
      需要指出的是,要抓好一个产业,必须要有久久为功、滴水穿石的精神。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规模大小不等,小规模应该走“庭院经济”模式,比如家庭农场,适度发展小的农业合作社;规模大了,就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再发展下去,就应走工厂化生产的途径;更重要的是,要全产业链发展,不仅要有栽培,还要有冷链物流、保鲜加工,更要注重精深加工,最后走向保健业,乃至药业。这样才是健康的发展道路。

      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学院副院长、教授 孟俊龙 柴俊杰 杜淼 李钰珏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0-13期

    • 第2023-10-10期

    • 第2023-09-26期

    • 第2023-09-22期

    • 第2023-09-19期

    • 第2023-09-15期

    • 第2023-09-12期

    • 第2023-09-08期

    • 第2023-09-05期

    • 第2023-09-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