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厕“改”出幸福感
为做好改厕这件“小事”,太原市尖草坪区阳曲镇河底村以关心群众的“民心工程”为出发点,将改厕工作纳入“四议两公开”重要议事议程,定期召开改厕工作会议,强化对接、协调,共同解决问题。
刚开始进行农村户厕改造时,村民也存在很多质疑,“这个东西到底行不行啊,先看看吧。”“冬天会不会冻住,那可没法用了。”改厕意愿并不强烈,甚至部分村民对改厕工作相当排斥。村委会结合主题党日等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上门入户讲解宣传,并且制作了改厕模型,把厕所的原理、使用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改厕的可行性给村民讲清楚说明白,消除了村民心中的疑虑。
改厕正式推进时,时任村支书的赵建明一挥手,“支村两委、党员先上!”,率先在温润喜、赵润全、赵保生等村“两委”委员及党员家中开展改厕工作,并且村里在施工前组织工队及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安排村“两委”委员等专人监督施工进度和质量,确保改厕的规范标准,起到示范作用,让村民看到了改厕带来的好处,顺利推动整村改厕工作的进行。现在,该村基本实现了卫生厕所全覆盖。
河底村于2022年完成了人居环境改造,常住的61户全部用上了卫生厕所,老百姓没有一个不说好的。村民赵银喜说:“以前,我孙子不爱回来,回来一次最多住上两天就要走,就是嫌厕所脏。这下好了,一放假就吵着要回来玩呢。”引得周围的百姓哈哈大笑。“我家的大外甥前天还说呢,现在村里的厕所和家里楼房里的一模一样,上厕所再也不用赶苍蝇了。”村民张大爷也乐得合不拢嘴,频频竖起大拇指给党的好政策点赞。这一瞬间,满满都是村民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太原市尖草坪区阳曲镇河底村 沈耀春
改一座 用一座 管一座 成一座
以前厕所在室外简陋脏乱,现在新建的三格式厕所既干净又方便。今年以来,寿阳县松塔镇政府把农村改厕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实事工程来抓,确保了全镇农村改厕工作取得实效。
镇里将改厕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组成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村干部全员参与的组织架构,明确任务,压实责任,规范有序推进改厕工作。
为让更多老百姓认识到农村改厕的必要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各村通过辖区内电子屏幕滚动播放、给群众发放《致村民朋友的一封信》、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册、村组喇叭广播、会议等方式进行宣传;各村充分发挥先行改造示范户的“模范带动效应”,通过晚间纳凉等形式让“身边人”讲改厕的好处;镇村干部深入农户家中交流、调研,与群众细算改厕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优化推进方案;为确保改厕工作质效,镇里安排专人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协调,及时解决改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面保障改厕施工进度。
镇里实行农户自建和工队建设“双模式”,不断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同时充分调动群众主动参与改厕,真正做到了“改一座、用一座、管一座、成一座”,确保了改厕的进度和质量。
寿阳县松塔镇人民政府 王晓光
改厕 小事不小
雪白的墙面,水泥硬化的地面,方钢支柱蓝色彩钢瓦棚顶,一根塑料管排气通风,明亮几净的坐便器,卫生厕所坐落在农家小院的西南角,成为山区农家一道亮丽的风景。
壶关县石坡乡盘马池村75岁的侯大爷,看着自己家改造后的新厕所,逢人就夸:“政府改厕增强了咱农民的满意度,幸福感。”
农村改厕前,太行山区的偏远村庄,百姓用石头垒起四面墙,中间挖个坑厕,坑口用两块长条石封上留个小口。这种厕所冬天还好些,一到夏天天气炎热,蚊蝇成群,臭气冲天,还存在安全隐患。侯大爷的老伴郭树风由于年老体弱,行走不便,一次上厕所站立不稳,一脚掉进坑口,跌得跨骨骨拆,造成终身残疾。
其后侯大爷想法用了个三斗缸,把底打通,翻盖在坑口之上,才防止事故再次发生。如今经过政府农村改厕运动,受到农民的极大欢迎,以前的各种敝病一扫而光,厕所内干净卫生,空气清爽,老人们稳坐坐便器上,那种满足感只有经历过以前旧厕所的人,才能深深地体会到。年近八旬的侯大爷一生勤劳能干,他把生活用水收集起来,一天冲一次,比起城里人的卫生间毫不逊色。
感谢党和政府,从细微处关心农民,看似改厕是小事,但是对于农村百姓来说,真是千古以来的大喜事、大善举!
壶关县石坡乡盘马池村 向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