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记者带你看文博

高校文创馆 展示山西文创“专业力量”

  第六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当天,记者特地把采访第一站锁定在主题展馆——特色馆内的高校文创馆。一到现场,扑面而来的是高校师生团队紧扣三晋文化脉络、创意策划巧妙独特、学用结合拥抱市场的文创活力,让记者近距离触碰到山西文创领域的“专业力量”。
  《高跷走兽》《奶奶的花馍》《瑞狮来啦》《社火来啦》《外婆的布老虎》,一套画风喜庆、元素鲜明、装帧精美的“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绘本”被摆在了展区C位,吸引不少观众驻足欣赏。
  “这套丛书是我们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师生团队,以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高跷走兽’‘花馍’‘摇头狮’‘民间社火’‘黎侯虎’为创作主题,挖掘以绘本艺术为创作载体的非遗传承新途径,拓展了绘本创作的题材与手段,也为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坚持文化自信、在少年儿童群体中弘扬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探寻全新手段,填补了山西本土非遗原创绘本的空白。”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刘东霞教授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道。
  吸引观众的不仅有这套“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绘本”,在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太原理工大学、山西传媒学院、太原工业学院代表全省高校,将各自最具代表性的文创产品、工艺美术和数字艺术三大类展品搬上了文博会大舞台。
  该馆展出的文创产品类主要是吉祥物、徽章等校园文创产品和博物馆文创、景点文创等山西特色文创产品,都是在教学中将项目导入课程,师生共同设计研发的,这类文创特点就是立足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和山西地域文化特色,研发符合现代人审美、助力文旅事业的文创产品。
  馆内参展的大漆、陶瓷、草木染等工艺美术类产品,都是高校师生在实验室里制作完成的,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发扬与创新转化。
  数字艺术类产品更加彰显出我省各高校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最新成果。太原理工大学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合作《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项目》和《响堂山石窟数字复原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天龙山项目被中宣部评为“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推广项目,响堂山项目获批为国家文物局中长期考古重点项目的支撑项目,作为央视纪录片在CCTV-10《探秘响堂山石窟》中播出。太原工业学院《基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意文化设计》作品则在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徐显秀墓、娄睿墓数字复原,青莲寺数字化保护与展示……一系列数字文化建设成绩,展现了我省高校相关院所立足山西历史文化资源,不断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开发的崭新风貌。

本报记者白慧磊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0-17期

  • 第2023-10-13期

  • 第2023-10-10期

  • 第2023-09-26期

  • 第2023-09-22期

  • 第2023-09-19期

  • 第2023-09-15期

  • 第2023-09-12期

  • 第2023-09-08期

  • 第2023-09-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