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源花卉专业镇
振华园艺负责人刘源(左一)向记者介绍盆栽花卉
花农在振华园艺的大棚采收鲜切玫瑰
梅芝园艺张晓军介绍花卉直播情况
古城营村花农李雪峰展示“高原红”玫瑰
鑫龙腾花卉市场一角
大康园林的花棚里工人正在选苗
农户正在做鲜花冷棚的越冬准备
稻田公园的研学活动深受欢迎
当晨曦洒在晋源大地上,照亮一片盛开的花海,那一刻仿佛置身于绚烂的画卷之中。花朵在这里不仅仅是自然的馈赠,以花立政,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是晋源花卉产业蓬勃发展的灵魂,是做大做强专业镇,激活“美丽经济”的伟大蓝图。
近年来,太原市晋源区以“历史文化为灵魂、旅游康养为支撑、农业产业为特色、商贸服务为纽带”,按照“一环、两心、三区、四线、五融”的思路,大力开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多重功能、多种模式、多元价值,举全区之力培育美丽经济产业链。晋源区抓住这一发展契机,以晋源花卉小镇为重点,配套布局晋祠大米、优特果蔬等都市城郊农业,依托梅芝园艺基地、振华园艺基地、康培产业园区、古城营村万间温室花卉生产基地,抱团发展、强强联合,为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创业创新提供新动力。
晋源街道苗木花卉核心种植区不仅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辐射带动周边众多群众走上苗木培育致富路,每年创造经济效益近40亿元。推动花卉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集现代种植、休闲观光、农旅融合为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为城市幸福生活增添“花样”,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晋源地区的鲜切花产业已经从传统走向了现代,依然保持着对土地和文化的尊重。这里的农民和企业家将传统的种植技术与现代的市场需求相结合,创造了一个独特而成功的鲜切花产业。
步入晋源区振华园艺花卉产业园的玫瑰大棚内,灿烂的红玫瑰、温柔的粉玫瑰、鲜艳的黄玫瑰……争相绽放,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我们的盆栽玫瑰每天能卖出约2000盆,主要销往北京、石家庄、郑州、西安等20多个城市,年产值达到1200万元。鲜切花是去年6月才投产的,目前每天能卖出1000枝。”振华园艺负责人刘源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着情况。
刘源的父亲刘振华从事花卉产业已经20余年,刘源大学毕业后便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2019年7月,振华园艺建成了1.2万平方米的盆栽玫瑰温室,成为全省最大的盆栽玫瑰种植基地。第二年,刘源和其他花卉企业负责人在晋源区的组织下,前往云南、四川等地考察,了解到了鲜切花玫瑰种植项目,回来做了市场调研后便开始筹建温室大棚。“在鲜切花的项目上,我们不仅领到了省级标杆项目补贴资金,区农业农村局还出面帮我们解决了银行贷款问题,这才使得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建起了1.2万平方米的鲜切花大棚。”目前,振华园艺鲜切花玫瑰的销售已辐射了半个山西。
刘源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而是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引入了鱼花综合种养模式,并成为山西省鱼花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在这里,5个直径为7米的水池排成一列,一把鱼食抛下去,草金鱼、锦鲤、虹鳟等鱼儿争相浮出水面,翻滚游弋,场面甚是壮观。刘源指着鱼池一侧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介绍道,水体经物理过滤、生物过滤和紫外线杀菌等工艺完成营养盐的转化,实现循环水养殖;系统提取的鱼类粪便等有机物经发酵后,对种植区域进行灌溉,实现了“一水两用,一棚双收”。“一年可养殖3批,单批次水产品产量在1500公斤至2500公斤,单池预计年产值可达15万元以上。”
振华园艺的发展壮大也给周边的百姓带来了就业的新机遇,来自晋源区北街村的韩永庆正在大棚里给玫瑰压营养枝,65岁的韩师傅说起在家门口挣钱时喜上眉梢:“村里好多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我们年纪大了,在这儿干活,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还守着家,多好。”
走出玫瑰大棚,转角迎面而来的是一片热带风光,高大的香蕉树、低矮的百香果树、叶片椭圆的芒果树……各种各样的罕见果树和不同形态的植物,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刘源告诉记者,这是公司专门拓展出的研学基地,第一所自然教育幼儿园已经开园,后续还会有森林学校、牧场学校、农场学校等项目相继开发。“下一步,我们计划将园区面积从182亩扩大到516亩,将鲜切花种植面积增加到10万平方米。此外,我们还计划引进云南花卉拍卖中心华北分中心,推动本地花卉产业更加蓬勃发展。”谈及未来,刘源充满信心。
古城营村位于晋源街道北部,因建于晋阳古城遗址之上而得名,是晋阳古城遗址中心,龙城太原的“龙脉”之源,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全村现有1万余人,3000余户,60%的农户从事苗木花卉种植,太原市70%以上的各式花草都出自该村,被誉为“太原花卉第一村”。
一进古城营村,眼前就是300多排温室大棚。记者随机走进路边的一栋大棚,村民李雪峰高兴地对记者招手:“快来看看我家的高原红,市场上的红玫瑰,它的品质数第一!”
李雪峰的公婆和丈夫正在大棚里修剪花枝,她家里一共种了两个大棚,以前这两亩土地上都是种植草花。李雪峰嫁过来后,凭着自己在农技校学到的技术,开始着手改种无土栽培的玫瑰花。她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以前种植销售草花,年收入大概有五六万元。现在自家一个棚里种了1万余株玫瑰花,由于有品种和技术优势,每天采收400多枝都供不应求,算下来一年能收入近20万元。
“以前种庄稼挣不了多少钱,现在种花挣的钱是以前不敢想的。”看着自家温室里盛开的花朵,花农史林元乐得合不拢嘴。现在温室一年种植两茬,春夏种花卉,冬天种蔬菜,在浪漫和美好中“种”出了古城营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只会种菜种粮的农民,到稳赚流转金还能挣工资的“护花使者”,晋源古城营村村民也迎来了新的未来。
科技与产业的共兴
产业定位是地区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晋源街道花卉产业的定位是打造以花卉生产和销售为主体,集“赏花、展花、吃花、闻花、用花”为一体的花卉产业聚集地,将花卉产业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为此,当地先后发展起了康培集团、世纪青等一批苗木花卉企业,从事经营、生产的人员有3600多人。目前,晋源区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7100亩,占全市花卉种植面积的75%以上,花卉苗木年产值2.2亿元。同时,晋源区的花卉在形成规模的同时,也在延长产业链,向上下游两头发展。
种植花卉需用的花种、花苗、花肥,技术含量高,国内很多地方需向荷兰、日本等国进口,晋源建立了国内第二家鲜花组培基地,当地的工程花产业迎合了市场需求,展现出了更为科技化和高效的特点。记者探访的山西大康园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集农林科技开发应用、花卉苗木选育栽培、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施工于一体。公司科研生产基地山西康培现代农业科技园占地818.5亩,已建成占地5万余平方米的现代化连栋温室、4万余平方米的春秋大棚和占地400余亩的控根容器苗生产基地。园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园区引进荷兰豪根道集团园艺产业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自动化高效花卉播种生产线,依托物联网技术平台,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设施化、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可视化,技术上与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合作,引进国外优质花卉品种及花卉栽培技术,年出圃各类花卉3000万余株。
园区经理曹文元向记者介绍说,结合省委省政府造林绿化“绿化和彩化、财化”三化要求和园林绿化市场“增彩增色”发展趋势,公司配套节水滴灌设施,大力发展控根容器育苗,培育适合本土园林绿化市场的苗木,年出售各类苗木10万余株,解决了园林绿化施工反季节移栽难题,满足了园林市场需求,打造出了国内一流园林绿化一站式服务平台和高科技设施花卉苗木示范生产基地。
离开大康园区,记者又走进了深秋的稻田公园,遍地的晋祠水稻业已成熟,秋风拂过,掀起层层稻浪,在诗画般的风景中,最新打造的露营基地分外引人注目。坐在帐篷下极目远眺,尽观稻海,尽品稻香。远处的萌宠乐园、稻田城堡里尽是前来参加研学的孩子们……如今带上家人孩子或是约上三五好友来到稻田公园,享受一段休闲惬意的时光成了许多人的假日新时尚。
位于太原市晋源区贞观街花塔村南的稻田公园,总占地1200余亩,是集生态农业、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业公园”,也是山西农大与花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建的产学研示范基地。稻田公园种植有机大米600亩,配套建设项目占地343亩,建设育种中心、仓储加工中心、稻米文化展示中心、稻香文化长廊、泛博物馆、青少年研学中心、跨街天桥、空中木栈道等,同时完成花塔村、三家村等提档升级,培育一批有特色、有韵味、有风情的美丽乡村。
稻田公园以“稻田有梦想,乡村有力量”为主题,依托自然生态、农耕文化、晋源民俗,因地制宜引入高新技术,借助时下流行的艺术形式,打造传统与科技结合、农业与研学结合的国家级农业主题公园。既能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又能改变稻田种植方式。通过合理优化布局稻作模式,既能提高水稻生产碳中和水平,又能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现在的稻田公园已经成为太原市网红打卡地,靠着稻田公园,花塔村村集体每年可收入100余万元。
生态与效益的双赢
走入鑫龙腾花卉交易中心,颇具禅意的花卉馆更像曲径通幽的苏式园林,不仅售卖花卉,还融入园艺讲座、茶艺等文化元素。兰花馆里,造型各异的兰花清新脱俗,似乎在静静讲述不同的生命故事。多肉馆里,5000余种多肉植物带人“穿越”到童年的朴质和真实中。山西新鑫龙腾花卉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位于晋源区晋源街道东关村,是一家主要从事花卉和苗木的种植、批发、零售和租赁及相关产业的企业,是集花卉种植、鲜切花、盆景奇石、园林机械、花盆、物流配送、咨询服务等为一体的花卉基地,是目前山西规模最大的花卉产业园区。
花卉产业要做到极致专业,既要引进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也要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花卉的品质和产量。为此,晋源街道提出要做到“抬头看路”和“低头走路”并重。“抬头看路”就是要了解市场行情,绝不能闭门造车,要多参加各类展会,加强同国内外优秀花卉企业的沟通交流,了解行业和市场现状,及时更新优良品种。“低头走路”就是要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花卉的种植技术,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掌握核心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花卉产量和质量,做到产品经得住市场考验。
覆盖晋源全域的晋源花卉产业园区挂牌以来,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建项目、调结构,不断发展、渐入佳境。“你看,我们这边的花以高端产品为主,除了线下销售,现在也开辟了线上交易渠道,包括淘宝天猫之类的电商平台都有我们的店铺,我们经常有线上直播带货以及线上植物养护课堂,以此来培养消费者,带动市场活力。如今销售额两成来自网上,并且这个占比还在不断上升。”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晓军告诉记者,公司每年可生产红掌、白掌、竹芋、丽格海棠、珍稀菊花、矾根等优质花卉种苗200多万株,成功将高档盆花种苗引入并实现了本地化生产。
梅芝园艺公司致力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融合一二三产业,带动周边农户致富增收,解决周边劳动力300万人次,人均年增收0.6万元。公司以其优越的环境,便利的交通,全方位的服务设施,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户,并已辐射到全国各地的省市,成为影响中国“南花北调、东花西走”的重要因素,形成了中国花卉业四方交流的一个“大舞台”。园区汇集了全国各地的高档盆花、盆景、观叶植物、仿真植物、干花、工艺品等10余万种花卉品种。其销量占据太原市花卉80%的市场份额,年交易额达2亿元,是目前为止占有率最高的花卉产业园区。
梅芝园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以建设绿色驿站为宣传绿色文化的平台,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绿色根植群众心间,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绿色驿站地处“三晋之源、唐尧故地”,建在群众身边,山清水秀,生态宜居,在晋源区自然资源局的支持下,整合现有资源,利用绿色空间,陆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形象展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主题,在群众心中厚植家国情怀,引导他们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绿色驿站醒目位置设有接待区,这里24小时安排专人值班接待,微笑服务让大家有宾至如归的温馨和感受。电子大屏开辟了一个线上的多功能的花卉交易和花卉培训平台,汇聚了鑫龙腾市场的所有信息:立足城市交通枢纽,以人为本服务于周边市民;凭借花卉市场聚合,以花为媒服务于来往客人;依托周边景区林立,以特色取胜服务于当地群众。菊花是太原市市花,公司大力发展菊花特色种植,除了观赏类菊花,还开发出菊花宴、菊花茶、菊花药饮等产品。如今通过践行“基地+农户+网络”运营模式,晋源区正全力打造现代花卉产业园区,打造培育研发、生产种植、花卉加工、线上线下营销、景观设计、花海文旅、科普研学等模块。
依托花卉小镇,晋源区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花卉艺术节,在全省范围内提升了晋源花卉品牌影响力。园区围绕“花市、花展、花赏、花业、花艺”内容,有机融合一、二、三产,实现了花卉产业与旅游业、休闲康养、科普教育、花卉会展、电商等多个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延伸花卉产业链条,激活晋源“美丽经济”。今后,晋源区将围绕赏花、吃花、闻花、展花,丰富拓展以赏花休闲、婚庆度假、乡村旅游等为主的“美丽产业链”,拓展以提炼植物精油香精和研发生产化妆品等为主的“芳香产业链”;开发以花蜜、花粉为主角和香草食品为主的“甜蜜产业链”;支持以种植观花经济作物及加工花卉色素为主的“色彩产业链”。
今年以来,晋源区启动了“晋源稻花城”项目,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健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农文旅,贯通产加销,集聚产学研,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促进食品保障功能坚实稳固、生态涵养功能加快转化、休闲体验功能高端拓展、文化传承功能有形延伸,打造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如今,晋源花卉小镇已列入首批五个市级专业镇,必将为晋源街道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注入新动能。当地政府和企业借势共同发力,为群众的幸福生活增添“花样”,为晋源的“美丽经济”注入新活力。
裴彦妹 郭云明 李钰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