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美丽)日前,记者从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在永和县创建的杂粮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示范基地获悉:由农学院卢成达副研究员科研团队实施的“特”“优”项目——丘陵旱作区谷子提质增效及水肥高效利用技术集成示范,在永和县典型丘陵旱作区,结合当地生态特点,集成整套完备的技术体系,解决了丘陵旱作区谷子的提质增产增效难题,实现了项目实施区内谷子高产示范样板田亩产573.5公斤的佳绩。
谷子是山西杂粮的黄金名片,也是重要的特色优势作物。近年来,卢成达带领团队科研人员,以提高谷子抗旱保苗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肥料施入量、减少劳动力投入量、提质增产增效为目标,研发了精量排种盘的免间苗膜侧谷子条播机。在永和实施“特”“优”项目区,在应用免间苗膜侧谷子条播机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应用“谷子免间苗膜侧条播技术”“谷子光合增效节肥技术”“谷子露地平播‘两增两补’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多项技术。整套技术体系通过将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精量免间苗播种技术和轻简化栽培技术一体化,减少了播种和间苗的劳动力投入量,实现了农艺农机结合和艺机一体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谷子的生产效率。
“采用地膜覆盖和免间苗机播,减少了播种和间苗的田间用工量;同时提高了水分利用率,解决了旱地谷子播种期保墒保苗难题,克服了旱地谷子因春旱缺水严重而导致的无法按期播种、难保全苗等问题,克服了苗期耕层跑墒少墒导致的发苗慢、苗势弱和无法扎根等问题。膜际条播谷子产量同比露地平播对照亩增产50公斤以上”卢成达介绍说。
据悉,该“特”“优”项目技术体系,在永和县及周边沿黄县域,累计示范推广丘陵旱作区谷子提质增效及水肥高效利用技术3000亩以上,为旱作丘陵区谷子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