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翼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史晓红闻令而动、主动请缨,赴里砦镇东午寄村,当起了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
驻村期间,史晓红迅速转变角色,融入村民中,融入东午寄村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她以第一书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全村的角度出点子、做规划,谋发展、促振兴,倾情帮扶、真蹲实驻,演绎着新时代既“驻村”又“驻心”,把“驻心”变“助村”的感人故事。
作为东午寄村第一书记,史晓红深知肩上有不可推卸的重任,带着使命她走到群众中,走进田间地头。
刚进村时,涉及面广的各类政策对于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她带头主动学习政策知识。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不懂之处,随时向镇村干部、向专业人士请教学习。其间,政策口袋书成了她随身必带的物品。她用接地气的话语同村民拉家常,与村民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对于村民反映的实际问题,耐心听、细致问、认真记、及时帮。
通过专题学习和入户调研,提升了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她迅速调整状态进入角色。面对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农村工作,主动上前、担当作为。
脱贫户许悦勇今年新建了两亩香菇大棚,又购置了锅炉等设备,眼看着需要更多资金买菌棒、买碳、雇人干活等投入,为后半年丰收做准备,可是,这些钱从哪里来?家里有老人,孩子又在上大学,可把他急坏了。史晓红得知这一情况后,赶紧去他家把产业奖补政策讲得明明白白,可以为他直补两万元,许悦勇的心里乐开了花,逢人便高兴地说,史书记真是雪中送炭啊!
村民刘根华、王巧巧夫妇是低保户。刘根华在家务农,刘巧巧有时候骑三轮车在外卖菜,儿子在外务工。8月17日,史晓红在走访中得知,王巧巧符合办残疾证的条件,亲自陪同王巧巧一同去县残联进行办理。
该村有在外务工村民14人,史晓红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通过电话和微信联系在外务工的脱贫户,为务工人员办理了一次性交通补贴和5名稳岗补贴。让在外务工的村民们感受到虽然人在他乡,但党和政府时刻牵挂着他们。
驻村后,史晓红从帮助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的事情入手,紧迫的工作帮着干、着急的工作领着干、前瞻性的工作商量着干,工作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每月的2号和6号是全村义务清扫日。史晓红早早地拿着扫帚对房前屋后、道路沿线的各类垃圾及废弃物进行清理,并带动村民共同参与环境整治。
她带领队员为其脱贫户家中粉刷墙壁,收拾柜子、擦桌子、扫庭院,引导脱贫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脱贫户物质精神生活同步提高,一幅幅干净整洁、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的美丽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为群众办实事,让他们过得舒心、安心,这也是我的职责所在。”作为第一书记,史晓红有强烈的为民情怀,她时刻不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而选好帮扶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在经过外出参观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咨询相关专家后,史晓红与村“两委”决定,全力推进3000亩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更换新优品种,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推动经济林产业提质增效。
村民张红光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父母又年老体弱。怎么让他有一定的稳定收入是史晓红一直思索的问题。当得知张红光有修鞋的手艺时,史晓红鼓励张红光要充满信心、积极努力,可以到里砦镇集市和曲村集市摆摊,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赚点辛苦钱。自从张红光开始摆地摊后,性格开朗了许多,脸上也挂满了笑容,钱包也渐渐地鼓了起来。
今年秋天村里的农产品大丰收,苹果、玉米、红枣等量大质优。史晓红为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积极联系外地采购商,并成立了5人的秋收帮扶队,哪家缺人手就去哪家,抢抓农时帮他们采摘、分类、装车等,还及时开通了网上销售渠道,现摘现发、保证了农产品的最佳口感,也保证了村民的收益,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
从机关“老兵”到农村“新兵”,当好村里人,干好农家事,史晓红的步履矫健而坚定。她信心满满地说,推进乡村振兴、功成必定有我,一定要把东午寄村建设成为更加和谐、更加美丽、更加富足的和美乡村。
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