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年以来,汾西县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凝心聚力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水平,努力推进养老服务和殡葬改革两项重点工作,特别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该县持续推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兜牢民生保底线
乡村振兴来衔接
今年重阳节,汾西县民政局工作人员来到了永安镇后加楼村低保户陈建平老人家中看望,只见炕头放着《汾西县民政政策宣传册》。老人激动地对工作人员说:“老百姓需要知道的救助政策都写在这里哩。”翻开宣传册,低保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经济困难高龄补贴等所有补贴标准一目了然。不仅如此,陈建平老人可以享受的政策和金额都在上面标注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今年以来,汾西县兜底线、基础性民生工作成效明显。低保、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两补”动态调整,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孤儿、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等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今年年初开始,为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兜牢、兜准、兜住困难群众,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汾西县开展了城乡低保专项核查工作。截至目前,动态调整增加城乡低保143户158人,减员将近600人。
移风易俗领风尚
文明新风润城乡
婚事新办,抵制高价彩礼;丧事简办,鼓励厚养薄葬;绿色祭祀,倡树文明新风。在汾西县,通过形式各异的宣传活动正在使移风易俗工作真正入脑、入耳、入心。
为倡导绿色祭祀、文明祭祀新风尚,营造文明、平安、祥和、低碳的祭扫环境,2023年清明节前夕,汾西县开展了以“倡导绿色清明 推行文明祭祀”为主题的清明节宣传活动。
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社会变革;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减轻群众丧葬负担的重要途径;是避免山林火灾,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的迫切要求。为此汾西县加大力度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安排部署县级殡仪服务中心和乡镇公墓建设,该县县级殡仪服务中心位于凤祥居委会南头洼村,建设有殡仪综合用房、综合管理用房、吊唁厅、骨灰寄存用房、遗物焚烧用房、公共卫生间、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地埋式垃圾站停车场,水、电、暖附属配套工程,建成后可实现“一站式殡葬”。
多元养老齐头进
托起幸福“夕阳红”
“老郝,你看人家这里的环境,床还是护理床,还有卫生间,还能洗澡。”“就是,就是,你看还有呼叫器。”“哎呀,真不赖!你看人家这里还有专门的护理员。”今年国庆假期,即将投入运营的汾西县幸福敬老院每天都会迎来不少前来参观咨询的老人。
养老作为民生大事,备受群众关注。今年以来,汾西县在养老方面攻坚克难,聚焦解决老年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幸福敬老院坐落于古郡新区,于2012年9月由汾西县民政局承建,公寓楼内共设置老人用房、特护室、活动室、值班室等功能性用房,拥有养老床位180张。目前,幸福敬老院采取“公建民营”方式,现已入住20多位老人。
“在这里吃喝都好,老人们互相陪伴,聊聊天、晒晒太阳,舒服着哩。”85岁的后加楼村村民马兰香正在村里的康养中心院里来回踱步晒着太阳说道。后加楼康养产业发展中心是利用闲置校舍结合城郊区域优势、投资282万元建成的集“医、养、健、食、娱、居”为一体的综合性康养服务基地。下一步,汾西县计划在全县6个乡镇,以“后加楼康养产业发展中心”为示范,以现有的敬老院为依托,分别打造一所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今年,汾西县民政局聚焦高龄、失能、半失能居家老年人特殊困难群体,将社区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低保家庭中60岁以上失能老年人,低保家庭中70岁以上独居、失独、空巢老年人纳入服务对象,享受上门“助餐、助浴、助医、生活护理、代办业务、家政”等服务,让老人足不出户,安享幸福晚年。
基层治理显成效
清廉村居氛围浓
“您好,开具证明事项要先进行登记。”在农忙时节,不少村民趁着回家秋收的空当,顺便去村委会办理各种必要的事宜。在对竹村便民服务室内,工作人员正在引导前来开具证明的群众进行登记。“以前村里开证明很多很乱,村干部也不知道哪些能开哪些不能开,今年县里出了规范证明的文件,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处理了。”对竹镇对竹村党支部书记原文良说。
今年以来,汾西县深入推进基层自治规范化建设,陆续下发《关于印发村级组织履行职责事项、协助政务服务事项、出具证明事项、减负措施指导目录和标识牌内容及悬挂位置参考指引的通知》《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实施意见》《关于对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修订工作进行“回头看”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从建立完善自治制度、厘清工作职责、明确协助政务服务事项、规范标识牌、谨慎使用公章出具证明事项等多方面对基层“自治”进行指导规范。
“这是今年第三季度村里的账目,大家可以看看有什么问题。”团柏乡羊反村村务公示栏前,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张新贵正在向公示栏前围观的群众介绍村里第三季度的财务进出情况,对群众提出的疑问一 一解答。
为进一步激发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意识,规范基层干部的决策行为,汾西县民政局联合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监委,为93个村(居)统一印发了党务村(居)务财务公开台账,对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间和公开记录提供了统一模板,促进基层建立规范的村务公开记录和档案,通过保障知情权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为加强基层治理,建设清廉村居,汾西县民政局成立清廉村居建设专班,指导各村(居)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清廉村居建设。有的建设廉政文化广场、公园,有的制作清廉宣传标语、手册,有的组织清廉书画、清廉讲堂、清廉朗诵等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营造了浓厚氛围,为文明乡风建设注入了清廉之风。
社会工作传温暖
群众受益连称赞
“吃饭前给我们量血压,带我们唱歌、做操、下棋,去了家里又是扫院子又是收拾家,娃娃们可好哩。”近日,在僧念镇段村的日间照料中心,提起社工站的两名社工,73岁的牛爱珍老人赞不绝口。
人人口中称赞的人就是社工王燕燕和张丽敏,自今年调到段村社工站工作,村里的老人成了她俩最深的牵挂。在日间照料中心吃饭的都是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她们的登记册有每位老人的血压记录,哪个老人两天没来吃饭就要赶快上门查看情况,进城给老人代买东西,教老人用智能手机,她们俨然成了老人们最信赖的人。
2023年,汾西县全面安排部署社会工作,社工站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评估、政策宣传、“一老一小”健康服务、精神慰藉、权益保障、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社会融入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段村社工站实施“三助二送一代办”居家养老探访关爱服务项目,为段村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购、送心理关怀、送救助救济、代办业务”等方面的服务,上门开展精神慰藉和助老服务200余次。
此外,汾西县还组织社工团体开展了“童心助困希望在春”关爱困境儿童爱心传递活动、“携手参与慈善共创美好生活”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不同的活动统筹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和慈善工作。
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民心就是初心。汾西县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县长王三宝说:“民政工作最本质的特征是‘民’,核心也在‘民’。汾西县民政工作将进一步聚焦困难群体,兜好兜牢基本民生底线;聚焦养老事业,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能力;聚焦困境未成年人,全力做好关爱保障工作;聚焦共建共治共享,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聚焦专项社会事务,提高公共管理服务水平。”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站在新的起点,汾西县将继续厚植民生,践行初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用桩桩件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交出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以民政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刷高“民生温度”。
李卫红 景知渊 郭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