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夏,太行山上风光秀美的左权县,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叫罗南杰,来自中国外文局。
在左权的多个乡村,在机声轰鸣的建筑工地,人们时常可以看到他风尘仆仆的身影,要么搭手干活,要么和工程队的人一起研究图纸,像个农民工,又像工程师。
一辆伤痕累累的二手帕萨特是他的代步工具,看见路旁等车的乡亲,总要停下来问问,顺路捎上去县城或者其他村庄。
他从来左权那天起,就和农民打成一片,太阳和太行山的风很快在他脸上留下印迹——“左权农民”。
一诺千金
罗南杰祖籍四川内江,他在四川参军入伍,军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武警总部机关,工作岗位历经军队各层级和各大类,军人气节深深地沉淀在他的骨子里。2017年底,他转业到中国外文局工作;2021年,按照中央单位定点帮扶需求,单位点名委派他来左权挂职。
出发前他向外文局领导郑重表态:“去最艰苦的地方”做“三个合格”人员——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合格的转业军人、合格的外文局人。
初到左权,罗南杰两次对分管帮扶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吕爱鸿说:“听说羊角乡最艰苦,让我去羊角乡吧。”吕书记笑着对他说:“那里虽然是‘左权的西藏’,符合你的想法,但组织上更需要你去最需要的地方。”经县党委研究,安排他去了全县文旅经济转型的中心——桐峪——近年来工作任务最重的乡镇,并委以党委副书记的重任,分管文旅、文保、教育、广电、科协等多方面工作。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罗南杰每天早上都是政府第一拨打卡的人。他百分之九十的时间用来调研项目、落实工作,除了去县城、省城开会,平时都“泡”在乡下。“长期在山上,在农村,我觉得左权就是‘大城市’了。”他的诙谐里,是不可量化的忠于职守和任劳任怨。
县人武部刘国钢部长由衷感慨:“罗书记退伍不褪色,军人的过硬素质在哪里都是杠杠的,整日起早贪黑灰头土脸,不愧是党的好干部。”
上武村民巨献清感言:“罗书记在上武挂职扶贫期间,为村上、为大家做的很多感人事迹,会和那些曾在上武生活战斗过的先辈们的故事一样,一代一代传下去。”
有人劝他:“罗书记,您就给自己留点休息时间吧,工地不去也行。”他说:“县委县政府决定建设‘左权·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这是全县人民的乡村振兴工程啊,是要给老区人民交账的历史工程、民心工程,不去不放心啊!”于是,他坚持守在烈日下,守在风雨里,守在每一个重要环节上,县委主要负责人多次实地检查后说:“一到罗书记的工地上就放心!”这“放心”,源于他对从设计到施工每一道工序的严格把关;源于他与施工方的一清二白;源于他对民生、民心的守护与敬畏。
风雪万里行
2022年1月25日,腊月廿三,北方小年。这是罗南杰来左权过的第一个小年。风俗传统浓郁的左权乡村,已进入过年进行时。
一大早,罗南杰踏着大雪来到毛公山下,仰望雪中的毛公山和四周的景致,边走边思考如何把左权这个“太行山最美一段”的风景和文旅结合起来,让这些美景为农民带来财富,如此,乡村振兴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罗南杰深知,桐峪镇是一个红色资源极其丰富的小镇,129师司令部旧址、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旧址、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前方鲁艺旧址等八十多处红色旧址星罗棋布。1940年11月7日,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亦称“前方鲁艺”或“太行鲁艺”)师生在校长李伯钊(杨尚昆夫人)带领下,随同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从武乡转移到左权麻田、桐峪一带,前方鲁艺师生最后在上武村驻扎,因为这里1938年就建立党支部,129师轮训队、朝鲜义勇军和实验剧团等已经先期驻扎,群众基础好、战斗氛围浓;1942年9月18日,当最后一批前方鲁艺师生撤走时,在近两年时间里,隶属于八路军编制的前方鲁艺师生们在此书写了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戏剧、音乐、美术、文学都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多所艺术学院的“祖庭”,尤其版画、音乐、戏剧成就巨大,和延安鲁艺一起,成为中国革命文艺“理论”和“实践”不可分离的“双胞胎”的出发地,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源泉和巨大财富,更是当下做好文旅工作、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发动机”之一。
思索间,“鲁二代”牛太平(前方鲁艺教务主任牛犇女儿)给罗南杰打电话,说上武村要建设前方鲁艺纪念馆,应当多收集一些一手资料,目前唯一的一名前方鲁艺学员戴宏老人(93岁,原前方鲁艺实验剧团最小的演员)现定居武汉,身体欠佳,再不去可能就会留下遗憾。他立刻和“送烈士遗骨回家”的左权籍志愿者赵亚飞商定,决定利用春节假期进行一次“万里行”。
“万里行”,即“祭奠前方鲁艺抗战文艺烈士牺牲80周年万里行”,起点左权,终点北京,途经西安、成都(朱杰民后人定居地)、合川(朱杰民烈士故乡)、内江(中国新闻巨子范长江故乡)、潼南(前方鲁艺校长李伯钊故乡)、重庆、武汉(前方鲁艺第一代唯一在世前辈戴宏)、无锡(严熹烈士故乡)等数十个城市地区,翻越太行山、吕梁山、秦岭、大巴山、华蓥山、大别山等数个大山脉,跨越黄河、长江,历时十天,行程约六千公里。
因当时全国大范围降雪,出发前已连续下了几天雪,途中几次遇险,但“没有前方鲁艺的精神,干不了前方鲁艺的活”,罗南杰事后笑着说。正月初一上午按约采访完戴宏儿子蔡沙弟后,他们初一又连夜出发,初二凌晨赶到无锡,就为了能在严熹烈士牺牲八十周年之际,正点赶到其家乡慰藉英灵。
上武村民、前方鲁艺见证人王德奎老人94岁生日那天,罗南杰用视频连线的方式,让王老同戴老“空中见面”时,他俩欣喜地互致问候、招手致意,共同回忆那段刻骨铭心的峥嵘岁月,在场人员无不感动——当年鲁艺同志写的字、画的画,王德奎经常拿回家贴到墙上,昏暗的屋子顿时有了光明和活力,但却因此招来日军烧房的灭顶之灾……而戴宏老人等八路军指战员严明的军纪、宁愿饿死病死也绝不侵犯老乡一丁点利益的往事,更是昭示了共产党和人民心连心的根本原因……
在他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在群众的支持下,上武村的前方鲁艺纪念馆,从历史深处回到乡村振兴的潮头。
太行情深
罗南杰挂职两年来,身体力行地奋战在乡村振兴第一线,不仅见证了革命老区发生的巨大变化,而且看到忠诚、
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在基层不断涌现,他由衷地感到欣慰。
他时常告诫自己:“左权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我作为一名转业军人、一名中直干部,就是来报恩的,做得再多都不够。”他每次听到乡亲们讲述当年军民团结抗战的故事,都感同身受。他面对这方青山绿水,想象烽火岁月里的鱼水情深,泪水在心中流淌,他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忘我工作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人。
2022年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左权电视台在上武村采访罗南杰,他说:“在建党百年和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两个重大历史节点,我能站在革命老区的土地上,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切切实实地为这片土地和人民做点事,这是我们帮扶干部的荣幸,也是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转业军人和一名外文局人的荣幸!”
罗南杰在工作总结中写道:“太行山让我受益良多,在这里人人是老师、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尤其农民给我的教育最多。我曾经自认为了解中国‘三农’,可到了这里才发现:凭课堂、书本、报告、影视剧,是无法真正了解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的;甚至来自农村的人,如果不用心思考也不一定真正了解农村。唯有真正、深入地走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是民族伟大复兴的最重要底色、基础和要件。”
如今,罗南杰的足迹已融入左权的山山水水。他的很多书法作品落款为“左权农民”“太行山人”,面对赞许,他深情地说:“我以‘左权农民’为荣!以太行山为荣!”……
乔叶 郝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