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美丽)“我家的果园已经快20年了,化肥施用不合理导致果园土壤营养不平衡,是多年积累很让人头疼的问题,通过农大专家实施水肥一体化小型设备后,简单好操作,今年苹果亩增产400斤,增收2000元。”日前,临猗县平宜村小军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姚鹏高兴地算起今年的收入账。
姚鹏的果园增产增收,是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在临猗县实施的“特”“优”项目——“苹果园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与示范”的科技成果。
“临猗县作为我省苹果主产区和优产区,随着苹果栽植面积的扩大,受果园生态环境、栽培管理等条件的影响,进入结果期后不同程度出现树冠郁闭、土壤恶化、病虫危害频发等问题,特别是果园有机质含量低、化肥施用不合理,造成果园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着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项目团队通过实地调研,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分别在临猗县平宜村和西里村,建立‘乔砧果园水肥一体化靶向施肥技术’示范基地和‘矮砧密植果园水肥一体化有机无机配施技术’示范基地。”据课题负责人、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李磊研究员介绍说。
据介绍,该项目核心技术由“乔砧果园泵吸式靶向施肥技术”“矮砧密植果园水肥一体化有机无机配施技术”“小户型矮砧密植果园水肥一体化简易设施建设方案”三部分组成,可操作性强效果好很受欢迎。
“乔砧果园泵吸式靶向施肥技术”针对小型农户乔砧密植果园,大型水肥一体化设备配置率低,而常规施肥器注肥操作复杂、施肥不均匀的现状,尤其是管道铺设较长时,施肥耗时长、管道首尾施肥量差异巨大,导致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小型农户果园难以推广的问题。项目实施采用先溶肥,把经过过滤的肥液用泵直接注入滴灌管,化肥靶向作用于根域肥水富集区的方法,施肥方法简单效率高,施肥浓度均衡且耗时短。该技术实施后,乔砧果园化肥用量每亩减少200公斤,施肥量降低30%以上,提高肥料利用率13%以上;亩增产300公斤以上,平均亩增产6%;亩综合节本增效1500元以上。
“矮砧密植果园水肥一体化有机无机配施技术”主要针对矮砧密植果园生产模式引发的果树根系分布范围小、根系上浮、根系易早衰等问题,项目组以动物源、植物源和矿物源等不同来源的氨基酸、腐植酸、畜禽粪污浸提液、沼液等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液体有机肥,结合化肥定量施用技术,达到改善土壤、优化根域微环境、提高根系活力、促进根系生长的目的。通过项目实施,矮砧密植果园每亩化肥用量减少50100公斤,施肥量降低25%以上,提高肥料利用率13%以上;每亩节水50立方米左右,有效节约生产成本;预计亩增产300-500公斤,平均亩增产超10%;亩综合节本增效2000元以上。
“小户型矮砧密植果园水肥一体化简易设施建设方案”,分别针对小户型矮砧密植果园平地和坡地立地条件,指导农户建立简易水肥一体化设施,根据苹果需肥特点定时定量施肥,该方案极大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使用和劳动强度。节肥效果达50%,亩节约投入90元;节水效果达50%,每亩节水100立方米。该技术方案实施受到当地农户一致认可。
通过项目实施,临猗果农在施肥技术上应用按需施肥、测土施肥的平衡施肥技术,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改善了果品;由于减少了水分投入,降低了果园空气湿度,减少了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节约了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药的投入;同时减轻化肥农药造成的环境压力,对推动我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