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经济新闻

山西农大农业产业科技引领工程项目

设施蔬菜艺机融合 全程机械化率70%

  本报讯(记者张美丽)“通过‘设施-农机-农艺’的有效融合,突破现有日光温室结构限制难题,形成日光温室瓜果类蔬菜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方案,通过东西垄向种植方式和宽沟窄垄起垄方式,实现了主要农事环节的机械化作业。该技术模式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用工量,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种植效益,节本增收效果显著,尤其是解决了农忙季节劳动力供给不足问题,是太谷区设施农业发展中的一次重大突破。”日前,太谷区副区长陈秋芳说。
  太谷是全省闻名的蔬菜生产基地县,常年种植设施蔬菜近5万亩,形成了一个万亩旱塬温室区和两个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带。但生产中还存在诸如设施环境智能化调控技术落后,设施蔬菜在水、肥、药及栽培管理等方面多凭经验靠人工,机械化作业程度低等问题。
  2019年国务院批复建设晋中(太谷)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提出在做优设施蔬菜等方面探索示范。2021年7月太谷区获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急需在设施蔬菜产业方面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山西农业大学设施蔬菜科研团队通过对太谷区设施蔬菜重点基地进行走访调研,在掌握其设施蔬菜存在具体问题的基础上,聚焦设施蔬菜轻简化栽培,连续两年承担农业产业发展科技引领工程项目——“设施蔬菜艺机一体化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设施瓜果类蔬菜轻简化生产技术研发与示范”。
  项目通过构建基于物联网的设施环境智能化数据采集系统,集成设施蔬菜增温、降温、控湿、补光、施肥等环境高效精准调控关键技术,优化升级温室结构,配备迷雾喷药和增温补光系统,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用日光温室东西垄向种植方式调整农业措施,实现撒肥、耕整地、覆膜、定植、田间管理、运输及残秧处理等环节机械化作业,并进行技术示范和应用推广,实现设施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推动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和太谷区国家共建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
  “项目在核心区日光温室茄子、番茄、辣椒以及西甜瓜等作物栽培中,应用机械施肥,效率是人工撒施效率的50倍以上,机械旋耕工作效率是传统微耕机的8倍左右,机械起垄、铺管、铺膜、移栽作业效率是人工的20倍左右,加上智能化环控设备、迷雾喷药系统、吊落蔓系统、田间运输设备等,全程机械化率可达70%以上。”项目负责人、山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侯雷平教授介绍说。
  2022年起,项目组在山西农谷科芯闫村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园开展试验示范,着手构建示范了日光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手机控制温室棉被和风口的管理,尤其是菜农不需到田间就可调控管理温室环境;对现有日光温室进行了改造升级,实现了柔性结构日光温室果菜的越冬生产;采用宽沟窄垄模式将日光温室南北垄向栽培改变为东西垄向栽培,延长了作业距离,解决了农机具“头难掉、边难耕”的问题;安装弥雾喷药和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喷药、喷施叶面肥和喷雾降温多种功能,示范了机械化撒施肥,耕整地、起垄覆膜、定植移栽、田间运输等轻简化技术。
  该项目实施近两年来,团队成员先后100余人次深入到项目基地开展项目规划、实地指导、田间示范、技术培训等核心示范田创建工作,培训菜农500余人次,发放《设施蔬菜轻简化生产技术模式简图》培训资料1000余册,组织现场观摩及实地培训人员1500余人次,辐射带动周边种植200余亩。该项目在太谷区实施的同时,借助省蔬菜产业体系技术力量,先后在新绛、曲沃、清徐、忻府区、泽州等部分县(市、区)进行了推广应用,并通过山西省园艺产业发展中心组织的全省设施蔬菜专题培训进行宣传培训和观摩推广。
  同时,山西农业大学设施蔬菜科研团队将该产业引领项目的实施与山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山西省园艺产业发展中心以及山西省蔬菜产业协会等多个科研推广平台结合,支撑我省设施蔬菜园区标准化建设和轻简化管理,真正实现了1人管理多个棚的愿望,为中大型设施园区管理提供了思路,为我省蔬菜产业的发展注入了科技力量。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29期

  • 第2023-12-26期

  • 第2023-12-22期

  • 第2023-12-19期

  • 第2023-12-15期

  • 第2023-12-12期

  • 第2023-12-08期

  • 第2023-12-05期

  • 第2023-12-01期

  • 第2023-11-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