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综合新闻

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引领晋南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节水增效稳生态

  本报讯(记者张美丽)“通过山西农大小麦所科研专家项目实施的微喷带节水灌溉方式,改变了我们基地原来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公司将原来效益低下的苗圃基地等共190亩耕地改种为小麦-玉米种植模式,种植效益提高了。”日前,洪洞县锦绣生态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凌说。
  为洪洞县锦绣生态种植有限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经济效益的微喷带节水灌溉方式,是2023年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在该公司位于洪洞县大槐树镇冯张村的基地实施的“特”“优”项目——“晋南盆地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节水增产增效技术”,项目研发“一种微喷带旁通阀开关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配套技术辐射推广面积6.6万亩。
  项目是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遴选国家研发计划、山西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等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利用山西农业大学“特”“优”农业工程项目平台对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改进、提升和完善,集成的技术体系。实践证明:项目改变了基地灌溉方式、扩大了种植面积、实现了节水与水资源时空优化,小麦、玉米均实现了单产提升与增效。
  “该项目主要针对水资源浪费、氮肥用量大、高肥水品种居多、关键生育期促多控少、小麦早播玉米早收、农药喷施量大次数多等六大普遍存在问题,针对性使用微喷带灌溉工程节水核心技术、合理施氮优化生育进程配套技术、生物节水抗逆配套技术、抗逆品质提升配套技术、‘双晚增密’农艺抗逆配套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配套技术等6大技术解决。根据实验数据测算,节水率达50%,耕地利用率提高了16.5%,小麦-玉米周年单产可达1100-1200公斤,实现水资源的优化分配,控制氮素淋洗下移,保障水资源和生态安全。”项目主持人、山西农大小麦研究所马爱平介绍说。
  洪洞锦绣生态种植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共有农田面积620亩,均为大水漫灌,通过项目组与公司共同努力实施,520亩实现了节水灌溉,覆盖面积达83.9%;基地原有小麦-玉米种植模式农田330亩,由于机井数量有限且采用传统大水漫灌方式,330亩小麦-玉米农田的灌溉已使所有机井达满负荷运转,无力承载更多农田。通过项目实施节水灌溉,大幅度提升灌溉效率,公司将原苗圃基地等共约190亩改种为小麦-玉米种植模式,种植面积扩大30.6%;微喷带节水灌溉技术其常年小麦季亩总灌溉量150立方米,而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大水漫灌常年小麦季亩总灌溉量300立方米,节水率50%。示范研究表明,节水灌溉水分利用效率较传统大水漫灌方式提高约40%;灌溉关键环节特别是夏玉米播种期保苗水可大幅度节约灌溉时间与灌溉量,为更多农田(空间)播种灌溉保苗提供时间保证,为大面积夏玉米实现完熟提高粒重、单产提供了保证。
  2022-2023小麦季示范基地在先后经历了冬前气温偏高、越冬期严寒、春季低温冻害、冷害及灌浆期阴雨寡照、田间湿度较高的不利气候条件下,2023年6月15日经省、市、县有关专家对示范基地现场实收实打,示范田平均亩产569.5公斤,较基地周边农户对照大水漫灌麦田增产26.56%;2023年玉米季示范基地在先后经历了高温天气过程、严重伏旱及蒸发量大的不利气候条件背景下,2023年10月16日经市、县有关专家对示范基地实收测产,示范田平均亩产696.2公斤,较基地周边农户对照大水漫灌玉米田增产16.03%。打破了该基地常年小麦亩产350-400公斤、玉米亩产400450公斤低产现状,示范基地小麦、玉米均实现了单产大幅度提升。
  与此同时,实施节水灌溉技术较传统大水漫灌节本,主要表现在:肥料用量减少、劳务用工费减少、水电费减少、播种费用降低等,去除节水灌溉材料折旧,周年亩可增加效益约450-500余元;节水灌溉还可大幅度降低肥料淋洗下移,为减少肥料用量提高肥效提供支撑,从而有效控制地下水污染。对保障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项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将引领晋南盆地小麦-玉米种植制度走向高质量发展模式。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1-19期

  • 第2024-01-16期

  • 第2024-01-12期

  • 第2024-01-09期

  • 第2024-01-05期

  • 第2023-12-29期

  • 第2023-12-26期

  • 第2023-12-22期

  • 第2023-12-19期

  • 第2023-12-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