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过后,春潮涌动,大地回暖。
每逢天上细蒙蒙的雨儿飘洒下来,秦晋大地上就有一种特殊植物,一旦遇上雨水,它就会滋长起来。它叫地软,也称地软菜,还有人夸张地称它为“天鹅肉”。其实,从地软到天鹅肉,八竿子也打不着。大约是因为地软美味,可以把它想象为天鹅肉,带着褒奖,富含诗意。
地软比较特殊,无根,无枝梢。它是黄土地上,杂叶中的真菌与藻类,经过雨水浸泡,细胞分裂而生成的一种胶质物。那块头依着土壤差别,有大有小,有肥有壮,晶莹透彻,其形似木耳,犹如花朵。一般为橄榄色,或者茶褐色。它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且有些海鲜味,色味形颇佳。
这种地软耐干旱,耐寒冷,分布广。当一场春雨过后,老乡们相约上三五伙伴,手提上篮子或小筐或提兜走出家门,去附近的山峁坡坬上去捡。说来捡地软可是一个细活儿,得一片儿一片儿地在草地里挑拣。可要有耐心,不嫌散,不嫌小,以少积多。也就是雨后那么几天短暂时间,趁着地软还处于潮湿膨胀状态,比较清晰显眼。必须争时间,抢速度。一旦错过良机,会被日晒风吹蜷缩,变得瘦小,难以捡起来。
平常,人们把捡回来的地软,淘洗干净,就可以加工食用。它是做包子上好的馅料,配上粉条、豆腐、韭菜及调料,吃起来清香柔润,味道独特。在陕北城乡,每家每户用地软馅做包子,蒸包子,吃包子,极为普遍,年代悠久。在清涧地方上的饭店里,平常客人来了吃早点,进得门会问店主人有没有稀饭、地软包子。因为老乡们平时吃惯了,就喜好那个味道啊。吃上两三个包子,喝上一碗小米稀饭,或者高粱米稀饭,就上几口地地道道的泡菜,真是山珍美肴,可口香美,心旷神怡。
那地软也可以煲汤,加上其他蔬菜,适当调料,放在锅里被煮得来来回回上上下下地翻滚着,变成了一朵朵活蹦乱跳的美丽花儿。做熟后舀到碗里,加上油盐酱醋,有滋有味,美到极致。另外地软还能包饺子,拌凉菜,炒菜等,平常也有庄户人家把它晾晒起来,风干后储藏,不易变质,保质期又长。什么时候想吃了,或者来人待客,取之加工而食。
说来地软不仅可食,还可入药,对人体肠胃消化,静心安神,清热明目,补虚益气,滋养肝肾等有一定的功能疗效。总之,地软是一种菌类极品,平时干瘪微小地潜伏在草丛里,不好辨认。随着社会发展,科学进步,人工培育的地软基地相继出现,增加了产量,不断满足着城乡人们的生活需求。它的美味和价值,一直被人们认可称赞,是老乡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乡下有句顺口溜:“春二三月节气里,春雨洒在草林里;天上掉下了天鹅肉,尝起来香又鲜。”
陕北大地充满了山野情趣,诗情画意,令人眼花缭乱。漫山野菜竟然变成了人们口中的绿色食品,丰富了餐桌上的饮食文化,品尝着春天里大地的馈赠,令人感叹春季的美好。
刘斌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