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本报编辑部向广大读者推荐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李吉毅著作《行走晋城》。晋城古称泽州,地处山西晋东南部。虽然建市仅38年,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之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丰厚的物产基础,造就了晋城历史文化形态的异彩纷呈。
晋城现有“国保”单位73处。作为文物大市,现存寺院、道观、古堡、戏台等为数众多的古建筑,从宋金跨越到元明清民国时期,不仅现存数量大,且保护完整,形成完整不断代、庞大的古建筑群,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
历史上的晋城除发生一些局部战役外,并未发生过大的战争。千年相对的平静时期,让晋城的教育体系在宋金元时期得到休养生息,直至明清时期出现了文风蔚然、官宦累世、商贾云集、名人辈出的洋洋大观。
本书作者以通俗的散文写作手法,对发生在晋城的重要史实,通过实地深入探访,以循序渐进、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进行了解密式报道。
认识李吉毅六七年了,刚知道他是文水人。印象中,他该是晋城人啊。怎么,他竟然不是晋城人?
我们有一个十多人的小群,群里的他但凡开口,不说“我”要怎么,而总是“瓦……”于是这群人跟着他,天天“瓦”长“瓦”短。这个群几乎要成为一个晋城风味的群了。印象中,群里十多人去过晋城至少两次,都是他组织的。当然,他的诱饵一定是,晋城哪里的古堡好,晋城何地的风光美,晋城谁家的美食香。
也因此,捧读这本《行走晋城》,一点也不陌生,更不意外。李吉毅是《山西晚报》驻晋城记者站站长。所以平素,我们对他的称呼就是“李站长”。记得初认识时,与他供职于同一单位的画家牛力介绍其为“最美站长”,在过去的2013年、2014年,他连续两届被授予“晋城最美新闻人”荣誉称号。作为他用新闻服务的城市,晋城对他的评价是,“自参加工作以来,围绕晋城当地经济发展,他采写发表了大量反映当地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及改善民生方面的稿件,10年累计发稿量高达3600余篇,字数达数百万字。作为一名在新闻第一线工作达19年的新闻人,他工作一贯踏实、吃苦耐劳,严于律己……”
这个评价,中肯,客观。丝毫不夸大。李吉毅绝对是热爱记者、热爱文字工作的。同一城市、同一岗位,长达19年坚守。按理说,他早该躺平了。然而李吉毅却一直在路上,一直在书写,一直在传播。从他身上看不出丝毫厌倦,更多的是对晋城一份越来越浓的实实在在的情感。他嘴里常常蹦出“我回晋城了”这样的话。跟着他,我们自然也时时问,“站长回晋城了?”
对于晋城,他熟悉得如同家乡,又或者是,胜过他的家乡。他用脚步和情感,滋养出自己的第二故乡。
作为一名驻站记者,首先当然要以宣传当地文化、民生及经济发展为己任。但翻开《行走晋城》发现,李吉毅并非一个单纯的记者,他关注与思考的范围,远远超过一个记者的义务与职责。每一篇文字,他都是以一位历史文化学者的身份去打量,去研究,去思考,去挖掘,去呈现。当然,贯穿始终的首先是一名职业记者的敏感度。
没错,他是记者,但超越了记者。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深爱那片土地。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就不仅仅是一位记录者。他如同一位家人在打量着自己熟悉的家,哪里是亮点,值得向外推介;哪里还有故事,应该继续深挖;哪里出现瑕疵,需要修整完善。于是,他时而骄傲,时而欢喜,时而担忧,时而焦急。
19年,行走晋城的距离有多远?泽州、阳城、陵川、沁水、高平、城区,他一处处走近历史深处,一遍遍触摸旧时光阴。故人,故里,故事……他停停走走,走走停停,从尘封中一次次打捞,打磨,打理,最终将光彩厚重的晋城呈现给晋城及晋城之外的人。
连晋城本土人,也不一定如此深刻地认识脚下的土地。
李吉毅笔下,许多观点让人耳目一新,比如,《晋城或是<西游记>故事重要发源地》《“二仙下棋”木雕屡现陵川围棋起源地再添佐证》等;许多看法发人深省,比如《汤庙谜团》《<白鹿原>为何相中上庄古村》等;许多关注让人感动,比如《皇城相府缘能闯关“5A景区”》《<大秦帝国>热播:长平古战场旅游线路“热”起来?》……
他不是身处晋城,而是把自己的一颗心放进晋城。
大多数时候,对一座城市的关注,往往因为一个人。于晋城而言,李吉毅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人。我相信身边他的所有朋友,没有没去过晋城的,没有不关注晋城的。我当然也是其中之一,如果说这些年对晋城有了关注与喜爱,那么很大程度上来自晋城的“站长”——李吉毅。
我们早约好,这本书出版之后,再去晋城,为他祝贺,为晋城喝彩!
蒋殊
作者简介
李吉毅,男,1965年12月生,山西省文水县人。1994年4月开始从事新闻采访工作。现为山西晚报社晋城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
2013年、2014年两次荣获“晋城最美新闻人”荣誉称号。两篇新闻作品分别荣获第二十五届(2015年度)、第二十八届(2018年度)山西新闻奖一等奖。2020年9月-12月,参加由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指导,中共晋中市委、市政府、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中共晋中市委宣传部、山西晚报社发起承办的“弘扬晋商文化重走万里茶路”(国内段)大型跨国采访活动,采写发表新闻报道约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