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新风催开“幸福花”

——长治市屯留区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

  

编者按: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降低农村人情负担。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针对农村高额彩礼现象,各地相继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基层聚焦相关典型经验做法,并从今日起推出相关报道。

  五一假期,一场文明清新的“新式”婚礼在长治市屯留区余吾镇东街村“移风易俗馆”拉开帷幕,村里的红白事文明劝导志愿者化身“帮厨”“传菜员”“司仪”,在后厨和席间穿梭忙碌。这场婚宴节俭而温馨:宴席不超20桌,菜品不超10个,餐标每桌不超过500元……如今,像这样的简约婚宴,在屯留区逐渐成为“新潮流”。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近年来,屯留区把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创新举措载体,将婚丧礼俗改革融入乡风文明建设中,让红白事“瘦身”,为文明风“加码”,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破题:“软要求”转化为“硬约束”

  “幸福不拿金钱来衡量,移风易俗既顾及了人情面子,也减轻了老百姓负担。”说起零彩礼出嫁两个女儿的往事,河神庙乡梨树庄村党支部书记路秋生说,该村现在基本养成了婚事简办的好习惯。
  路秋生带头践行移风易俗承诺,成为全区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在他的带动下,党员群众纷纷效仿,低价彩礼、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其实,农民群众对于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陈规陋习深恶痛绝,这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也成为乡村振兴和文明新风的“拦路虎”。
  为此,屯留区委、区政府顺应民意,重拳出击,多措并举,大力整治陈规陋习。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屯留区制定了《长治市屯留区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移风易俗承诺书》。承诺书以“五带头”即“党员干部带头婚事新办、带头丧事简办、带头余事不办、带头文明祭祀、带头引导亲友和邻里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明确党员干部在操办婚丧事宜中必须遵守的彩礼迎亲、殡期丧礼、宴请随礼等办事标准,不仅要求党员干部自己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带头树立正确婚丧观念,而且要求党员干部同时做好亲属和身边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坚决抵制一切陈规陋习。
  全区9364名党员干部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报到并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率先示范、带头引领,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传播者和践行者。渔泽镇党员干部纷纷签订“移风易俗余事不办责任书”,并向群众公示,带头执行办事申报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上莲开发区专门设立“移风易俗余事不办监督台”,责成专人对全体党员干部需办的各类事宜进行全程监督,确保“余事不办”要求落到实处。
  “为让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移风易俗走实落细,屯留区把践行移风易俗作为政治要求和纪律要求,以党员干部为示范群体,建章立制,推出一系列具体化的工作制度。”屯留区文明办主任陈凌云说。
  党员干部红白喜事宴请不得超过规定桌数、每桌餐费不得超过上限标准,严格控制非亲属人员参加、不得邀请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参加,严禁分批次、多地点、化整为零变相操办酒席,随礼礼金亲属不超过200元、其他人不超过100元……一项项细化的规章制度,使移风易俗的“软要求”转化为“硬约束”。
  屯留区积极探索实施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建立红白事宜报备制度和考核奖惩机制,纳入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纳入党员干部年度工作考评,纳入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测评体系,作为各类先进模范评选的前置条件,为党员干部办理红白事宜戴上了“紧箍咒”,注入了“清醒剂”。

立题:“破旧俗”确立“新思想”

  最近,路村乡最美新娘刘秋余上了“热搜”。
  刘秋余积极响应移风易俗、婚事新办的号召,婚前为双方父母购买人身保险代替彩礼,结婚当天不请婚庆公司、不大摆宴席,村里红白理事会组织本村文艺表演队进行了庆祝,办了一场简约而又喜庆的婚礼。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成为群众街头巷尾议论话题。随着“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宣传活动的不断推进,屯留区群众渐渐改变传统观念,慢慢接受新思想,从沉重的经济负担和人情负担中解脱出来。
  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转变旧有思想观念,破除陈规陋习,树立勤俭节约、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屯留区在完善村规民约和典型带动示范等方面下大力气,使移风易俗在潜移默化中成风化俗。
  全区209个行政村按照“一村一规”的原则,全部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让红白喜事办理有据可依、有条能管。在红白理事会的监督下,各村统一红白喜事办事标准、请客桌数、待客标准,严格控制办事成本,努力减轻群众负担。
  丰宜镇里河村、高川村、西夏旺村联合设立“红白理事会办事厅”,对食物购置、饭菜规格、迎亲程序和礼金收取进行统一管理和全程监督,并对群众办事全过程进行评定,好的上村务公示栏红榜,差的上黑榜,用“红黑榜”评“红白事”,融刚性管控、柔性服务与理性调和为一体,“红黑榜”较好地发挥了道德风尚指挥棒作用。
  李高乡北宋村制定红白喜事“三少、三新、三带头、三服务”制度。三少是酒席少、旧习少、随礼少;三新是彩礼变献礼(新郎、新娘将彩礼变为献给双方父母亲的养老金、养老保险等)、丧事改戴白花或黑纱、埋葬集中进公墓;三带头是在外公职人员带头执行、村里党员干部带头执行、群众代表和理事会成员带头执行;三服务是党员干部上门宣传服务、理事会成员对办事户主监管服务、公共场所提供议事活动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广大农村基本形成“按村规民约办事,靠红白理事会办事”的良好局面。
  作为全省丧俗改革试点区,屯留区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设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免除全区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的通知》等文件,为加快推进殡葬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按照规划先行、科学布局、覆盖城乡、规模适当、公益惠民的原则,建立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完成殡仪馆项目建设,同步推进殡仪馆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建成乡级公益性公墓11座,初步形成了以区级殡葬设施为基础、乡级公益性公墓为补充的殡葬设施布局体系,为群众自觉开展丧事简办搭建了平台、提供了便利。

解题:“小站所”承载着“大文明”

  “春风劲吹屯留城,移风易俗扬美名;新时代、新面貌,移风易俗很重要……”走进丰宜镇茶棚村远远传来快板声和观众的叫好声。在茶棚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实践站讲解员正在排练新编的移风易俗主题快板,朗朗上口的台词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让在场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丰富了我们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在文明实践站举办的各类活动,传递着积极向上的文明新风,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家的一言一行。再加上积分超市物质奖励,我们村民的文明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丰宜镇茶棚村党支部书记孟贵山乐呵呵地说,“我们以家庭为单位建立积分档案,对遵守村规民约、好人好事等行为加分,对不遵守红白事操办规定、破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予以扣分。累计一定积分后即可兑换商品,对积分较高的群众在村民大会上进行公开表扬等,实物奖励与精神激励并举,激发出村民创造良好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增强参与建设文明乡风的主人翁意识。”
  茶棚村积分管理制度是屯留区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重要抓手,除此之外,屯留区在全区各乡镇、村开展以“带头践行承诺,推动移风易俗”为主题的移风易俗试点工作,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为契机宣传移风易俗,以“一约四会”为载体践行移风易俗,以党风带动民风转变,推动形成移风易俗新风尚。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零彩礼光荣户”“低彩礼模范户”“最美新娘”“好邻居”“好婆媳”等评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人人争当楷模、村村争创文明的氛围日益浓厚。
  千年风俗一朝改,转变思想是关键。
  屯留区通过报纸、电视、网站、微信及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墙绘等形式进行政策解读和宣传,将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制作成音频进行定期播放;通过文艺演出宣传、流动车队宣传以及向群众发放鲜花等形式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文明祭祀……
  在这场移风易俗攻坚战中,屯留区坚定移“心”,多部门联合形成合力。
  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服务平台围绕移风易俗创作、改编了快板、小品等一批优秀节目,内容贴近生活,风趣幽默。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文联结合送文化下乡、送戏下乡等,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等思想观念巧妙融入文艺演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移风易俗。文化、文艺志愿者深入基层,在群众家门口演绎作品,让群众更直观感受移风易俗的魅力,教育引导群众向陈规陋习说“不”,争当文明新风的积极倡导者和自觉实践者。
  移风易俗,需要水滴石穿,贵在持之以恒。屯留区通过布局文明引导空间、丰富民生服务项目,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城乡统筹、全域覆盖的实践阵地网络,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枢纽,通过与镇(街道)、村(社区)深入开展“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开展“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宣传教育活动,让文明新风遍吹城乡,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本报记者何海亮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5-10期

  • 第2024-05-07期

  • 第2024-04-26期

  • 第2024-04-23期

  • 第2024-04-19期

  • 第2024-04-16期

  • 第2024-04-12期

  • 第2024-04-09期

  • 第2024-04-02期

  • 第2024-03-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