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农资大观

氟吡呋喃酮:未来复配方向有哪些

  氟吡呋喃酮作为一种新型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与其他传统杀虫剂的交互抗性较小,这使得氟吡呋喃酮在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特别是在抗性治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刺吸式害虫的抗性不断增强,各种杀虫剂不断重复加量使用,具有新作用机理的杀虫剂的推广迫在眉睫,这为氟吡呋喃酮的市场推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同时,根据其合成路线可知氟吡呋喃酮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相对于同是作为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是杀虫剂而言,其使用成本相对较高,但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规模化生产的实现,氟吡呋喃酮的生产成本也有望进一步降低,其在未来有望代替噻虫嗪、噻虫胺等成为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新势力。
  2018年8月3日,拜耳股份公司在我国首获正式登记,分别为96%氟吡呋喃酮原药和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目前我国已登记的氟吡呋喃酮产品中暂无混配制剂。
  未来复配推荐:
  氟吡呋喃酮+烯啶虫胺:
  用于水稻、果树、蔬菜和茶叶,防治多种害虫。
  氟吡呋喃酮+吡蚜酮:
  可用于防治大部分同翅目害虫,尤其是蚜虫科、粉虱科、叶蝉科及飞虱科害虫,适用于蔬菜、水稻、棉花、果树及多种大田作物。
  氟吡呋喃酮+吡丙醚:
  两者都具有内吸性转移活性,可以影响隐藏在叶片背后的幼虫。对害虫各个时期都有杀灭作用,持效期长,从而有效控制并达到害虫防治的目的。
  氟吡呋喃酮+螺虫乙酯:
  两者都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可有效地防治对现有农药剂产生抗性的害虫,同时可作为烟碱类农药剂抗性管理的重要品种。
  氟吡呋喃酮+三氟苯嘧啶:
  应用于农作物上的同翅目害虫(如介壳虫、白粉虱、梨木虱、烟粉虱、稻飞虱、蚜虫、茶小绿叶蝉等)、半翅目害虫(如盲椿象等)以及缨翅目害虫(如蓟马等)的防治。
  氟吡呋喃酮+氯氟氰虫酰胺:
  主要应用于农作物上的鳞翅目害虫(如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荚螟、卷叶蛾、棉铃虫等)、同翅目害虫(如介壳虫、白粉虱、梨木虱、烟粉虱、稻飞虱、蚜虫、茶小绿叶蝉等)、半翅目害虫(如盲椿象等)以及缨翅目害虫(如蓟马等)的防治。
  氟吡呋喃酮+毒死蜱/噻嗪酮:
  杀虫速度快,特别是对介壳虫的防治效果尤为明显。
  氟吡呋喃酮+双甲脒:
  在药效方面的互补作用,用于防治柑橘木虱效果显著,同时,它对柑橘红蜘蛛也具有较高的活性。
  氟吡呋喃酮+唑虫酰胺:
  该组合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环境友好,毒性低,对大部分由于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粉虱、叶蝉、甲壳虫等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氟吡呋喃酮+环溴虫酰胺:
  组合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降低农药的使用率,对环境友好安全。
  氟吡呋喃酮+双丙环虫酯:
  该组合有利于害虫抗药性的治理,适用于防治水稻、蔬菜和果树上的飞虱、潜叶蝇、蓟马、蚜虫、介壳虫等害虫的危害。
  氟吡呋喃酮+氟唑环菌胺+咯菌腈:
  该组合能够有效防治马铃薯上的多种病虫害,具有防治谱广、抗性发展较慢、增效作用显著和防治成本低等诸多优点。
  氟吡呋喃酮+咯菌腈+咪鲜胺:
  该组合对于防治蔬菜病虫害尤其是蔬菜蚜虫、蓟马、黄曲条跳甲和蔬菜白粉病有很好的效果。
  氟吡呋喃酮+丙硫菌唑+咯菌腈:
  本组合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以降低农药使用量,对环境友好安全。

李祝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5-17期

  • 第2024-05-14期

  • 第2024-05-10期

  • 第2024-05-07期

  • 第2024-04-26期

  • 第2024-04-23期

  • 第2024-04-19期

  • 第2024-04-16期

  • 第2024-04-12期

  • 第2024-04-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