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美丽)目前,我省冬小麦已经进入灌浆阶段,是提高粒重和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小麦灌浆期出现干热风会使小麦在短时间内失去水分平衡,生理功能和灌浆速率受到影响,灌浆期缩短,影响千粒重的增加。5月16日以来,临汾、运城、晋城部分麦区持续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有中重度干热风发生风险。山西省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闻令而动,联合国家小麦体系组建专家团队分赴临汾、运城、晋城等干热风发生风险概率较大区域共计15个县市,与当地农业部门对接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为科学防控“干热风”,确保夏粮丰收保驾护航。
体系信息岗位专家王超及其团队基于前期提取的本年度山西冬小麦分布图,采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通过中央气象台获取16日-18日的最高温度、14时相对湿度、14时风速的基础上,绘制了16日-18日内冬小麦生长区的高温、风速和湿度等预测气象数据。
体系首席专家姬虎太、副首席专家党建友、岗位专家王敏、裴磊联合国家小麦体系临汾综合试验站站长马小飞、张定一研究员及临汾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在临汾市尧都区、霍州市、洪洞县马三村、翼城县北郑村开展“干热风”发生情况调研及防控措施指导培训工作。
体系副首席专家孙敏、岗位专家任永康、林文等与闻喜和夏县等地农业部门对接,到田间地头调研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和其受干热风影响的可能性,并提出针对性防控建议。孙敏与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京民、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处长王圆荣、山西省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赵建明在闻喜县裴舍镇、河底镇、后宫乡及水头镇、禹王镇和胡张乡等地麦田进行调研和指导。
体系副首席温辉芹、岗位专家刘志峰、张俊灵、张东旭、刘丽分别赴高平市、泽州县、沁水县、阳城县、晋城市城区,与省、县农业农村局的相关负责人深入一线开展小麦苗情、墒情调研和干热风预防技术指导。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晋城市各地已经采取“一喷三防”和浇水预防措施,体系专家对“一喷三防”药剂的选择、浓度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指导,积极配合当地农业部门做好预防干热风的应对工作。
体系岗位专家韩柏岳、赵智勇、解文艳、刘敏捷陪同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司长潘文博、省农业厅和运城市委领导在平陆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带领下在平陆县部官镇部官村、阳朝村和张店镇风口村田间调研小麦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受干热风影响情况,针对不同栽培模式的小麦进行了产量估算,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控建议。
体系岗位专家冯铸、任文斌到新绛县泽掌镇,永济市卿头镇进行小麦干热风危害调查。
经调研,当前临汾市、运城市、晋城市等地的水地麦田从土壤墒情、小麦生长等情况看均对干热风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整体上受干热风影响较小,部分小麦由于高温干旱,有早熟迹象,落黄正常。运城市部分小麦已经进入蜡熟早期,且由于近几天气温较高,成熟期可能略早于去年。部分群体较小、冠层湿度小、土壤墒情不足的麦田需重点防控。为防止干热风导致小麦水分失衡影响灌浆并最终给产量带来不利影响,体系专家联合提出具体建议措施:一是适时浇好灌浆水。二是及时开展“一喷三防”。三是叶面喷施食醋或醋酸。四是直接喷水降温。
首席专家姬虎太研究员要求体系全体专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研判干热风发生风险,及时做好干热风防范应对工作;同时结合万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行动,积极主动驻县驻村,深入田间地头,针对小麦生产实际,精准施策,因地制宜指导农民群众做好田间管理,努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为全年粮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