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综合新闻

看看陕西宝鸡的农田里藏着哪些高科技

  •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已建成和在建的高标准农田6.88万亩,我们规划明后两年把剩余的2.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5月20日,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光明社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金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许维涛自豪地向来自全国农民报的记者介绍金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
      几年前光明社区的1700亩耕地,是由每家每户农户自己种植的,由于过去没有灌溉设施,一年只能种一茬小麦。去年按照“五化”的目标,即“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管理规范化、经营规模化”,修复机井3眼,建成0.8万立方米蓄水池1座;铺设灌溉输水管道9.24公里,地埋式出水桩227个;架设了高、低压电缆4000多米和多套配电设施;安装现代农业智慧管理平台一套,水肥一体化设备2套,配备了移动式喷灌机2套、布带式微喷灌设施和浅埋式滴管设施;安装粮食作物病虫害测报设备……建成了高标准农田。
      通过建设示范田,这块地发生了3个变化,“一降、一升、一增加”,一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通过实现粮食作物机械化、智能化,增加智能灌溉设施,每亩降低人工费用320元;二是提升了耕地质量等级1个等级,由过去的旱地变成水浇地,中低产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三是增加了收入。由过去“一年一熟”变成了“一年两熟”,年亩增加产量约650公斤,每亩增收800余元,村集体统一规模化经营后,为村集体增加了100多万元的收入。
      许维涛介绍,这块示范田的建设体现了5个特点:一是资金多元化、投入标准高。在建设过程中不仅有省市区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还有企业和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投入;二是应用智能化、科技含量高。这块地有三种灌溉模式,都可以通过手机操作实现一键灌溉,大大减少了人工费用,实现了节水、省时、效率高,由过去灌溉的7到10天缩短为4到5天;三是经营规模化、产业融合高。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企业主动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食品产业原材料生产的基地。推动了全区土地集体经营流转达到4.3万亩,占全区耕地的45%;四是打造成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的实验田。在今年小麦播种时,采用了药剂拌种和小麦3335北斗导航、播种技术,去年9月份全国小麦条锈病防治暨药剂拌种现场会就在这里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160余名代表参加,并现场进行了观摩。五是打造成农耕文化体验示范田。现在这块示范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城郊旅游网红打卡地。如今来这里的游人非常多,很多都带着孩子边走边讲,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春耕夏芸秋收冬藏”,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近年来,金台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列为农业项目重点工程,聚力推进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输配电等五大工程建设。在深入分析当前农田建设现状与发展潜力的基础上,编制完成《金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以规划为统领,进一步明确建设内容、建设重点、建设标准和建设区域,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纳入规划。
      此外,金台区在实施高标准农田过程中大力推广“数字农业”,示范田灌溉自动化、远程可视化水平不断提升,植保无人机作业率达95%以上。同时,全区所有高标准农田农机作业通达率实现10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98.4%。
      如今,金台区提出的“三园五子”发展目标,即打造“农业大花园、农村大公园、农民大乐园和丰盈粮袋子、优质菜篮子、时鲜果盘子、扮靓新村子、富余钱匣子”,渐渐由蓝图变为现实。

    本报记者何海亮 史晶雯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5-21期

    • 第2024-05-17期

    • 第2024-05-14期

    • 第2024-05-10期

    • 第2024-05-07期

    • 第2024-04-26期

    • 第2024-04-23期

    • 第2024-04-19期

    • 第2024-04-16期

    • 第2024-04-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