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立足身边人、身边事,围绕河东风物,突出地方特色”“该作品细腻生动、活灵活现,如同上了色的老电影”“地方作者要珍惜自己占有的创作资源”“期待更多运城作家的作品向精品迈进”……近日,李立欣乡土散文新著《南风薰兮》新书评论暨散文创作研讨会在运城召开。
《南风薰兮》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2万字,内容以表现河东风土民情、饮食文化为主,围绕晋南的民俗与乡土内容,注重个性的文学语言,追求情节与表达的趣味性,节奏感强,画面感强,风格独特、情感细腻,描写真切、细节生动、辞藻优美。
书中共收录散文作品33篇,分为风格、风味、风尘、风徽等板块,涉及历史掌故、风土人情、饮食文化等,从不同侧面反映记录了运城人的平凡生活和地域文化,叙说了千年河东的山水形胜与人文魅力。作家李立欣现场分享了自己创作的感受和创作背景、历程、反思建议等。参会作家分别从文学站位、着笔角度、题材选择、文字表达、方言运用、修辞创新等方面给予该书高度评价,还通过研讨创作经验、创作现状等,对运城文学创作提出了诸多实用的建议。
赵树理文学奖获得者王秀梅说,这本书很有自己的风格,具有浓浓的乡土气息,运用了大量富含历史信息的方言,语言鲜活有节奏,叙述有很强的画面感、镜头感,能担得起晋南文化的代言,受到很多文学爱好者的好评。运城市作协原副主席刘纪昌说,作者立足身边人、身边事,围绕河东风土民情,发掘河东风情,突出河东元素,凸显地域特色,写出来几代运城人的共同记忆。
运城市作协原主席李云峰认为该作品更像绘画刻画出生活的百态。对本土评论作品的增多势头,他表达祝贺。他说,关于文学评论,早前有一种归类的说法,学院类型、媒体类型、作家和文学编辑类型,其实不应该完全割裂,还是应该以真情实感的阅读感受为基础,有一个自己信服和追求的标尺,结合相应的文学理论与实践经验,评论作品才具有说服力;其次,是针对基层作家和作者的作品,要注意客观性,要参照名篇佳作的标尺去给所评作品定位,不能过度解读;再次,就是视野要开阔,要以名作和当下全国知名作家作品为对象研究学习,才会有高起点,才有可能走得更远一些。
著名作家、山西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毕星星针对作家创作提出两点建议,希望地方作者能够珍惜自己独有的文化资源、写作资源,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精耕细作;同时还要注重交友,要走出运城、走出山西,与全国的一流作家建立联系,加强交流,获悉行业新动态,多出佳作精品。
省文联原副主席、运城市文联原主席王西兰从“作品好在哪”出发,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总结李立欣的创作经验成就,认清运城散文创作的现状,提高见识、加强交流,找准未来的发展方向。
省散文学会副会长韩振远说,该书以亲情写乡土,将二者融合起来,将琐碎的生活反复揉搓表达出来,写得灵巧、智慧,很有情趣和味道,让人回味。省女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张雅茜认为,作家写作是特别个体的,要写好文章,少不了文学思考和知识广度。《南风薰兮》可谓充满了晋南腔调,从中可见作者对生活的欣赏和敬畏。
盐湖区作协主席、《盐湖文学》主编吕廷杰认为该散文集记录了河东人生活状态,有温度、接地气,语言优美,既有“下里巴人”,又有“阳春白雪”,写的是乡愁故土,记录的则是一个时代的大散文。王胜观、宁志荣、曹向荣、姚灵芝、杨星让、刘锁爱、郭昊英、管喻、孙芸苓、刘学生等也都先后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创作经验。
赵卓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