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美丽)“我们基地于2022年9月25日种植冬黑麦,次年5月19日收获冬黑麦后再种植全覆膜玉米。2023年黑麦亩干草产量478公斤,每亩可增收300元左右;2023年9月15日种植冬黑麦500亩,今年5月25日前后,收获冬黑麦后再种植全覆膜玉米,黑麦亩干草产量520公斤,增收360元左右。”日前,阳高牧友恒泰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方学清介绍说。
据悉,连续两年多时间,山西省现代农业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科研团队联合国家牧草体系朔州试验站、大同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阳高牧友恒泰草业有限公司,研发推广“冬黑麦+全覆膜玉米”一年两作种植模式,在生产上取得了显著效益,也实现了我省北部地区饲草种植的革命性突破。
自2022年以来,山西省现代农业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团队在体系首席专家侯向阳教授的带领下,按照“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科学发挥和利用冬闲田、中低产田的资源潜力和优势,融合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大力发展旱作节水种草,集中突破草田轮作、种养结合的技术和模式瓶颈,积极探索适宜山西不同区域种植的高效饲草种植模式。在稳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季节闲田,种植和收获一年生、短季性的饲草,加强草畜结合和循环经济发展,达到稳粮、增草、增畜,同时又养地的目的,在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下,有效提升农牧业系统的功能、效率和弹性。
据山西省现代农业牧草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郑敏娜副研究员介绍,“冬黑麦+全覆膜玉米”技术结合了冬黑麦与全覆膜玉米种植优势,冬黑麦作为一种优质饲草作物,以其耐寒、耐旱、产量高和营养丰富的特性而著称;全覆膜玉米种植技术则是通过在种植过程中铺设地膜,创造出一个相对独立的小气候环境,提高了土壤温度,减少了水分蒸发,有效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在阳高县的实践中,冬季种植的冬黑麦为当地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草资源,而在冬黑麦收获后,紧接着种植全覆膜玉米,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这种轮作模式充分利用冬闲田进行种植,不仅保证了土地的持续利用,实现了‘时间换空间、一季变两季’的耕作制度创新,还实现了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多样化,有效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率。”体系岗位专家刘建宁研究员说。
“这一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不仅对我省北部畜牧业和种植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是一次种植模式和技术上突破。”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朔州试验站站长石永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