岢岚县作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健全完善“路长制”工作机制,促进“路长制”工作取得实效方面总结出一套典型经验和做法,近日,记者走进岢岚县大涧乡,采访了党委副书记、乡长李瑞峰。
记者:李乡长您好,请您介绍一下大涧乡农村公路的基本情况。
李瑞峰:大涧乡农村公路共14条22.164公里,其中乡道1条6.342公里,村道13条15.822公里;以及管养线路范围内的桥梁6座。辖区有乡级路长1名、村级路长8名。每条农村道路均设置“路长制”公示牌,明确责任主体,定期开展道路巡查,为做好“路长制”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记者:作为乡级路长,您的日常工作包括哪些?
李瑞峰:作为乡里农村公路的管理者,我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管理、运营工作。具体来说,我需要参与公路建设项目前期调研和规划,公路施工监督和管理;组织养护和管理农村公路,及时处理路面损坏、设施故障等问题;开展宣传教育,提高村民对公路交通安全和道路维护的意识。
记者:您是如何推动“路长制”工作的?
李瑞峰:“路长制”推动“四好农村路”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新格局,加强与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住房建设、公安交警等部门进行协调联动,定期开展公路绿化、产业发展、安全监管等方面的重难点问题会商研判,推动部门协同发力抓好道路治理。
记者:在形成农村公路管护长效机制方面,大涧乡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李瑞峰:管护好农村公路,我们抓住路长这个关键,以“严机制强保障,凝聚爱路护路新合力”为原则,统筹管理村级路长。采用平时检查、定期考核、日常抽查和社会监督等方式,对村级路长履职情况进行考核,与工资绩效挂钩。配备道路管护员9名,落实人员工资,为全面推进“路长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通过“路长制”公示牌、政府网站、新媒体等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路线基本信息、路长及三员姓名、监督电话和管护范围等,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建立了“路长制”联席会议、信息报送、督导检查、问题督办、验收考核工作制度,协调解决农村公路建设、管护资金落实等重大问题20余个。
记者:“路长制”的稳步推行筑牢了公路发展新根基,在这方面大涧乡取得了哪些工作实效?
李瑞峰:一是我主动协调服务项目建设工作,加强与县政府和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双向对接,新改建桥梁3座,乡镇通三级公路比例达到93%,建制村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实现全覆盖。二是我乡实行巡查、处置、督查、通报工作流程,乡级路长每半月、村级路长每周至少开展1次专项道路巡查,累计协调解决一般性农村公路管养问题80余件,向各级管养部门交办重难点问题19件,累计处置道路病害34处。协调公安、交通、乡镇等执法部门定期开展公路“治违、治超、治乱”专项行动,累计纠正、查处各类违法案件47起,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三是将农村公路管护编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精心打造养护示范路、特色产业示范路、文化旅游路3条,不断推动乡村公路管护提质增效。四是各级路长和工作专班强化源头管控,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两站三员”建设,实现了“农村道路有人巡、安全隐患有人查、交通违法有人劝、基础台账有人建、交通安全有人宣、恶劣天气有人守、突发事件有人理”,有效破解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记者:您认为在取得的这些成效中哪些是具有典型特色的?在激发路域经济新活力上发挥了哪些作用?
李瑞峰:我乡充分发挥“路长+”效应,乡村两级路长主动深入田间地头查找解决农产品运输难题,建设产业路32公里,为闫家庄果蔬大棚采摘园、寺沟会烧烤点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将具有地域特色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等元素融入公路建设管护各环节,结合乡村建设行动,全覆盖开展道路绿化美化,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形成干线公路“一路多景”、农村公路“一村一景”的公路绿化和美丽乡村。建成吴家庄旅游路,带动吴家庄旅游度假区、寺沟会刘家大院发展,促进交旅融合发展,不断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仅吴家庄双月农历十五乡村文旅系列活动,就吸引了游客约3万余人,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记者:大涧乡在实现“修一条好路,造一线美景,活一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时,还面临着哪些困难挑战,您对此有什么建议?
李瑞峰:在工作中还存在配套技术跟不上、公众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我认为下一步可以从三方面着手努力。一是提升信息化支撑。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基层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充分利用好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用好“路长制”App、小程序等,推进农村公路路长日常管理工作信息化,提升“路长制”运行水平,利用遥感、移动终端、视频监控等手段,实现道路信息公开、专管员巡查、事件上报、督查督办、数据采集、交通宣传、投诉建议、便民服务等功能,规范各级路长职责,提升路长治理效能。二是加大宣传引导。采用宣传片、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广播电视和其他媒体开展宣传,公开公示路长和农村公路管护责任信息,积极营造农村公路“路长制”的良好宣传氛围,提高全社会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关注度。三是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全面推动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管理,形成公众广泛参与、各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使“路长制”的实施取得更好成效,以“路长制”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实现“路长治”,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米玲 通讯员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