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书香墨韵

珍藏家书

  • 作者收藏的部分书信

  • 《明星与素琴》

  • 给昌荣的家书

  •   2013年的一天,我恰好去一个摊位上,摊位上放了很多的旧信封,前面有不少人都在那儿挑拣,他们买的主要是邮票,有的是收集邮票的,有的是收集信封的。
      当我走到他们后面,有一个人就把里边的信瓤给扔出来了,正好扔到我脚下,我就捡起来,因为他们不要这个,他们只要邮票和信封。
      我拿上这封信之后,一看是1989年一个母亲给他儿子写的书信,我打开来看了一下,这个母亲叫张桂凤,她的儿子叫昌荣,很短,给大家一起看一看:
      昌荣儿,我都好,不缺吃少穿,睡觉还有电热毯,你不用挂念,春节你不能回来,我知道,也不怪你,收到你的信我已经心满意足了,妈现在耳朵不中用了,听你的信,要请人家唱高腔,最后还是听清了,你要我不要挂念你们,妈就不了,做妈的只有一个愿望,巴望你们一家和和顺顺地过日子。
      每每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其实我就会想到我的父母,所以说这个书信人张桂凤,她连字都不识,我却觉得她写的这封信也可以是一个绝美的文学作品,朴实无华,情感真挚。

    家书的价值意义

      现在通讯发展这么快,我们现在已经不用写信来表达情感,或者谈事情,可以说书信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生活,甚至成了文物。
      真实是它的一个品格,就像周作人先生说,日记是写给一个人看的,书信是给对方看的,两个人,我写的就是给对方看的,那么它一般写的都非常真实。
      不管是家信也好,其他的书信也好,谈理想,谈友谊,谈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没有一个人会进行虚假编造,它都是真实的、当下的自己的生活与感受,所以书信有它的教育价值,有它的文学价值。
      当然也有它的史料的价值,因为不同历史时期的书信,它是不同历史的生活或者说见证,我们要考察那个时期,通过这个书信我们就能够明确地了解那段历史。
      像“文革”时期或者其他的历史时期,它都有一些时代的印记和特色,也就是说体现了某一地域、某一时期的社会的真实性,所以家书虽然已经成了文物,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把它当作文物来看待。
      家书里有个人的历史,自己流逝的青春年华,自己经历过的酸甜苦辣,家书里也有家长里短,有社会百相,家书里还有一个家族的记忆,时代的印记,也是社会发生沧桑巨变的证据。
      所以我想家书它是有价值的,这里头有鲜活的个人生命史,是真实的家族档案和社会变迁史,珍藏自己的家书,或者是自己亲友所有的书信,那会是自己生命的一个记忆和载体。
      说到我自己,1999年我大学毕业之后回去把我在大学里收到的书信,大概满满一箱子抱回老家去了。那时候没找到工作,心情也不太好,我妈妈就多问了我一句,她说:“你那些书信还要不要?”我说:“不要了”,后来她就全给我扔了,不知是扔到垃圾堆了还是哪去了。当我后来觉察到书信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我十分后悔,怎么也找不着一封书信了。
      后来我经常跟我妹妹提起,我说我那时候的书信要是还在该多好,我妹妹居然说她给我留了几封。她留下了几封,可以说是留下了十分之一不到,其中这里头就有我父亲给我写的两封信。
      回忆起大学里的时光,我翻看父亲给我写的信,都记不起他给我写在这封信里面完整的话语,只模糊记着信里有这样的字句: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然后考研不要怕,家里面会给你资助的。

    民间文书的收藏

      信件是一种媒介,你触信就可以产生很多的回忆和联想,如果没有这个媒介,没有这个载体,可能空想还想不出来,有时候都给淡忘了,所以后来我就有意识地收集,收集了很多的这种民间的书信。
      书信收集起来,放起来归了档,有时间看一看,把整封信都看一遍,便丰富了自己对生活对某个时代的一种认识。后来慢慢地在边收集边学习的过程中,我收集的这些“纸片”上有些字有些图,我就会对它非常感兴趣,后来才慢慢知道它其实叫民间文书。
      民间文书就是过去的老百姓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的过程当中,为了某种目的留下的凭据和记录,这就是民间文书。买房子你得签协议,有契约,为了交往你得写信,那么这些都算是民间文书,种类繁多,浩如烟海,请柬、结婚证,什么各种证件,看了一场戏,留了一张戏票,这些纸纸片片种类繁多,都叫民间文书。
      那么民间文书如果从中国文献发展史的角度来说,据说是有五次浪潮。第一次是1899年出土的甲骨文,殷商甲骨的发现,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后来有敦煌文书,再后来有竹简帛书,再后来清朝灭亡之后,有明清的皇家档案,这些文献都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的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王国维先生就说,每一次新的学问的兴起,都是因为有了新发现。到了第五次,这些民间文书就越来越被收藏者和研究者们重视起来了,就是散在我们生活当中的各种的民间文书,不只是远古,不只是明清,不只是宋元,所有的民间文书都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便可以收集到很多的民间文书。
      试想假如你真的有一件民间文书的话,比如你手里有一篇真的甲骨文,你有一支真的汉简,你有敦煌文书的真迹,有一个真的明清奏折,都是价值不菲的。
      由于过去大家可能更重视宏大的历史叙事,就是历史上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老百姓是如何生存的,要知道老百姓的生存,就得靠民间文书,每一张旧纸片里边,都有当事人的酸甜苦辣,都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在里面记载着。
      所以就从宏大的叙事,转向历史细节的叙述,需要这些民间文书做支撑。过去的描写对象是比较爱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那么现在我们可能更多地想转向名不见经传的普通老百姓,他们在遇到了重大的政治变革、重大的制度改革,他们是如何应对的,这个史书上没有,只能在民间文书里去寻找。
      在这里,我只罗列一个,我目前收集了有上百个家族的这种书信并建立档案,整理录入,图上是从美国寄回来的信件,大概有一二百封,我把它录入到电脑的文档中,一共有十八万字。

    关于非虚构写作

      现在有一种写作方式叫非虚构写作,它既不是报告文学,也不是虚构的小说,就是通过收集的这些民间资料作为元素,通过它对历史进行补充,让它还原。
      我这里有一本书叫《明星与素琴》,是一个江西南昌的作家,名叫云从龙所写。
      他的经历和我差不多,卖过旧书,开过书店,最后就辗转到了写书编书上面了。这本书的著成缘由就是从他收到明星和素琴两个人从恋爱开始的书信,还有他们的自传和各种资料。然后他就通过这些书信,写了他们两个人的故事,最终成书。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我不由得就眼前一亮。
      我不研究全国或者某个省的大局,不做宏大的叙事研究,我只做个性个案的分析,研究抑或观察一个社会的变迁,除了关注当时的知识分子,社会精英的心理脉络,更重要的还要摄取民间乃至市井百姓的故事。
      可惜的是,很多名人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或多或少保留下来了他们的日记、书信、传记,或是撰写过的文章,因为他们是名人,自然会有人给他们保存,但是市井百姓的故事却几乎是整体性淹没。
      所以今天我虽然说的是珍藏家书,或者是民间文书,它都有它的价值,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有意识地来收集。
      我本人是搞戏剧工作的,我收集了有三千多张戏单,去年我们出了《山西话剧档案》,把山西话剧从1949年开始,所有的节目单全部影印出来,那就是一部鲜活的话剧史,它就可以供其他人来参考使用。
      民间文书它虽然是碎片化的,但是它是真实的,又有广泛的民间性。无论是你拍了一张照片,还是你录了一段音,都有它的价值所在。
      书信是我们的文化根脉,或者说里边有我们的文化根脉和民族灵魂,所以我建议大家珍藏好我们的家书,它是打捞民间记忆、守护好我们精神家园的一个很好的媒介。

    刘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6-07期

    • 第2024-06-04期

    • 第2024-05-31期

    • 第2024-05-28期

    • 第2024-05-24期

    • 第2024-05-21期

    • 第2024-05-17期

    • 第2024-05-14期

    • 第2024-05-10期

    • 第2024-05-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