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发展,将公路交通建设作为脱贫致富的“先锋”,持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944.3公里,其中,县道198.73公里,乡道217.35公里,村道528.29公里,公路密度65.5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了县乡道路全部沥青路面覆盖,高质量完成了村村通硬化路工程,基本形成四通八达、畅通便捷的农村公路网。全县农村公路列养率100%,优良路率82%,常态化保持“畅、安、舒、美”。近日,记者采访了吕梁市中阳县县级路长、副县长霍建国。
记者:霍县长,您好。去年在中阳县召开了吕梁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现场会,这些都说明中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走在全市前列,对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中阳县采用了什么样的管理模式?
霍建国:中阳县位于山西省中西部,吕梁山脉中段西麓,是山西省首批脱贫的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国土面积1441.4平方公里,辖5镇1乡89个行政村(社区)。
道路三分建、七分养。我县坚决贯彻“建设是发展,管养也是发展”的理念,深入推进“路长制”落实。
一是职责分工明确。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农村公路“路长制”相关政策文件精神,中阳县印发了《关于在全县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的通知》,明确各部门管理养护责任清单,确保“路长制”管理有章可循、职责明确、运作规范、保障有力。
二是体系构建完备。建立了县、乡(镇)、村道三级“路长制”工作机制,由政府县长担任总路长,分管副县长任县级路长,各乡镇长任乡级路长。全县共设县级路长2名,乡级路长7名,村级路长100名,农村公路“路长制”实现了全覆盖。
三是养护落实高效。中阳县多山区道路且整体服役时间长,养护成本较高,为保障“路长制”管理能够高效落实,中阳县实行“管养分离”模式,路长负责监督检查道路状况,发现问题反馈给养护队伍;养护队伍具体负责道路的养护工作。总路长负责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监督检查,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县道包干养护队伍的监督管理,乡级和村级路长负责乡村公路养护队伍的监督管理。
记者:请您具体阐述一下实施“管养分离”的难点在哪?中阳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霍建国:在“管养分离”中,路长多数为乡镇长、村委成员,有较高的监督力,监督责任相对好落实,其难点在于管好养护队伍上。我县通过“包干制”+“协议制”的养护体系分别组建县道养护队伍和乡村公路养护队伍。县道养护“包干制”,县道及部分主干乡道共258公里农村公路由28支专业养护队伍分段负责,各养护队伍按照每2—2.5公里配备1名养护人员,养护人员优先纳入沿线常住居民,实现“出门”即养路,有效提升养护效率。乡村道“协议制”,县交通运输局每年与乡镇签订养护协议,按照“乡村道乡村养”的原则,将乡村道路686公里养护工作交由各乡镇实施,协议明确各乡镇养护范围和养护职责,县交通运输局每年对乡镇养护情况进行考核,根据各乡镇养护道路的里程数和养护考核结果下拨养护资金,由乡镇统筹使用,便于集中资金保障重要路段,将养护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记者:为什么县道公路和乡村道路采取两种不同的养护管理模式?
霍建国:县道公路养护采用“包干制”,主要考虑的是县道里程长、使用率高,对养护工作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包干制”养护队伍具备专业性高、稳定性强的特征,各队伍承包固定区域,对路况更熟悉,养护工作开展更方便。同时,相较整体承包而言,分段包干,既可以形成队伍之间的竞争意识,稳步改善养护质效,又可以明晰养护责任人,增强养护人员责任意识。对此,我县制定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考核方案》,结合工作情况报告、日常巡查检查、道路养护实绩等信息,对所有包干养护队伍进行考核评分,奖优罚劣,充分激发养护效能。
乡村公路养护采用“协议制”,则是贯彻落实《公路法》“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乡道的建设和养护工作”的要求,同时采用“协议制”既可以实现对各乡镇养护工作的监督指导,又便于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养护工作。
记者:乡村公路的模式、体系构建完善后,在道路管养方面您是如何具体实施的?起到了什么成效?
霍建国:作为县级路长,我主要从设施建设、队伍管理、应急处置、资金保障四个方面抓全县道路管养。
一是设施建设方面。提升路况水平是降低道路养护的难度最有效的手段。我县对全县县乡村道路进行了全面摸底,根据道路损毁情况及功能定位,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全县九百余公里道路,自2021年以来累计改造320.64公里,大幅改善农村公路路况,为道路养护与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队伍管理方面。我和交通运输局班子通过不定期深入一线上路巡查和听取汇报等形式掌握道路养护情况,督促各级路长加强道路监管,各养护队伍高效养护道路;安排县交通运输局养护中心每周巡查一次县道、在工作群查看各养护队伍工作情况报告和查看养护日志等形式,确保道路日常养护情况了然于胸。同时,要求加强养护人员安全教育工作。
三是应急处置方面。加强预防处置,将全县县道公路沿线1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到人,定期监测;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5条隧道进行信息化改造,安装监控摄像头31个,实现实时监控;提前储备融雪剂及除雪设备,确保清雪除冰工作及时性。完善应急机制,建立了应急机制,雨雪灾害预警信息可第一时间传达至各路长及一线养护人员;建立了“雨前、雨中、雨后”巡查机制,保障道路雨季安全。
四是资金保障方面。我县每年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但应急抢修、养护小修、润雪剂采购等项目则需根据实际情况单独申请;作为县级路长,我积极争取县政府支持,保障养护资金充足;2023年投资451.5万元实施了县乡公路路面坑槽处理、道路裂缝修补等10余项养护小修工程;2024年争取县财政投资2400万元实施道路绿化工程和隧道提质改造项目,养护成效将得到显著提升。
本报记者米玲 通讯员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