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走进屯留看振兴

麟山绛水村色新

——学习“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屯留实践

  • 精品示范村小南村风景如画

  •   挖机开壕、管道下沟、人工焊接……麟绛街道东堰村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施工正加班加点进行中;
      设施大棚、特色养殖、商贸集市……路村乡老军庄村产业多元、经济蓬勃发展,为乡村发展蓄能;
      篮球比赛、好人评选、“村晚”联欢……余吾镇坪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广场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上演;
      ……
      盛夏时节,长治市屯留区处处呈现生机盎然、欣欣向荣景象,“千万工程”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特色产业生机勃勃,群众性文体生活激情奔放……
      近年来,屯留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为重要抓手,坚持高位统筹、高效推进、高速运转,打造亮点、抓出特色、以点带面推动全域乡村向美而行,探索出一条政策扶持与内生发展衔接、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进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上下同心共筑宜居家园

      炎炎夏日,阳光洒落在老军庄村,宽阔笔直的柏油路平坦整洁,道路两侧花木成畦,家家户户二层楼房美观气派,新打造的特色产业一条街上古色古香的小木屋顺街延伸……孩子们在健身广场玩耍、村民在自家门口品茗聊天,悠闲自得、其乐融融……俨然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
      “今年以来,老军庄村以传统牛驴肉加工为依托,在村内主干道建设400米特色产业一条街,布设产业小屋42座,对村内牛驴肉加工售卖及其他产业实施规范化集中管理,形成规模化产业集聚效应,打造出集‘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消费市场。以此为蓝图,不断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完成清垃圾、治污水、建管道、改厕所、修道路等工作,还建有文化小广场、移风易俗综合服务中心等便民场所,14项‘千万工程’项目陆续完工后,我们老军庄村就更美了。”路村乡老军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时长青微笑着说。
      老军庄村是屯留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27个提档升级村之一。
      屯留区为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全区力量,强化工作举措,奋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今年以来,共确定4个精品示范村、27个提档升级村、178个环境整治村。成立由区委书记和区长任双组长的领导组,明确区委副书记和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具体抓落实,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统筹,六个工作专班指导推进,乡村两级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实施。
      一组数据说明屯留区推动“千万工程”的力度和决心。2024年至2027年屯留区“千万工程”规划总投资10.5亿元,其中30个村集中供热工程4.6亿元,精品示范村2.5亿元,27个提档升级村1.3亿元,城乡生活供水一体化东延工程1亿元,乡村道路建设4000万元,乡村垃圾收储转运3000万元,农村卫生厕所提档升级改造1600万元……
      绿水青山绘长卷,美丽乡村展新姿。屯留区从人居环境整治取得突破,继而拓展到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等领域。不断加快补齐水、电、路、网等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大人居环境整治、绿化美化、排污治污等工作力度,一场从环境到生产,再到生活、生态的深层次变革持续推进。
      小南村、王庄村、老军庄村、石泉村……村村景不同,村村风韵浓。如今,一片天蓝地绿之间,一个个生活宜居、发展宜业、环境宜游的和美乡村跃然眼前。

    产业多元铺就宜业坦途

      6月30日,大地流彩·全国“和美乡村健康跑”把小南村推上了热搜。
      小南村绿树成荫、湖光十色,风光旖旎,气候宜人。近年来,屯留区对小南村进行“一核两廊三区”规划,围绕高端民宿核心区这一核心,建设滨湖生态活力廊道和小南风貌体验廊道,打造与漳泽湖东岸遥相呼应的文旅康养度假区、京长对口合作成果展示区、全省高端民宿示范区,全力打造“漳泽湖畔·悠然小南”文旅康养品牌。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完备的基础设施、一流的公共服务,如今小南村已成为屯留区美丽乡村的“符号”,成为游客青睐的“打卡地”。
      “农旅融合产业让小南村人走上了致富路。高端民宿集中连片改造完成后,将为50余户村民创造直接收益,户均增收2万元;农旅产业发展可带动16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也将由2023年的50万元增加至100万元。”小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王旭东自信满满地说。
      小南村依托独特的自然风貌,吃上了旅游饭。离小南村一箭之距的王庄村,立足村情实际,延伸产业链条,以沼气为基础,着力发展“养—沼—种”循环经济产业链,并由此衍生出“生态+”“文化+”“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
      “沼气综合处理站可对20个村、10个大型养殖场及散养户畜禽粪便、庄稼秸秆、厕所污水、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不仅满足全村炊事用气和200户村民冬季取暖需求,更是依托规模养殖、沼气产业、设施农业,打造辐射全区的有机循环示范产业园。”王庄村党支部书记董建民说。2023年,王庄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振兴要有特色。屯留区通过全域谋划创特色,立足全区乡村实际,实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逐步形成以小南村为核心的环漳泽湖休闲旅游示范带,以石泉村、上莲村等为辐射的文旅康养示范带,以康庄、李高等东部平川乡村为带动的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带,以张店、河神庙等西部乡村为重点的特优农产品示范带,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现代电商等多种经济新业态。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根本途径在发展。屯留区深化实施项目建设年、招商引资年、优化营商环境年“三个年活动”,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开展招商引资、创优营商环境,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形成了以传统煤炭优势产业和固废综合利用、新能源、安全应急装备等新兴主导产业共同发展格局,成为四海宾朋投资的“洼地”、创业的“福地”、发展的“高地”,为全区人民铺就宜业坦途。

    文明新风润泽和美乡村

      一场场文明清风吹拂着麟绛大地,羿神故里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
      走进屯留农村,发现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简约”婚礼去繁从简,“集体”婚礼,亲近自然;公墓入葬,渐成时尚……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近年来,屯留区把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创新举措载体,将婚丧礼俗改革融入乡风文明建设中,让红白事“瘦身”,为文明风“加码”,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力量。
      千年风俗一朝改,转变思想是关键。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转变旧有思想观念,破除陈规陋习,树立勤俭节约、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屯留区在完善村规民约和典型带动示范等方面下大力气。全区209个行政村按照“一村一规”的原则,全部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让红白喜事办理有据可依、有条能管。在红白理事会的监督下,各村统一红白喜事办事标准、请客桌数、待客标准,严格控制办事成本,减轻了基层群众的人情、经济负担。
      移风易俗非一朝一夕之事,屯留区以推动绿色殡葬改革为突破口持续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成立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出台政策措施,一场以节约土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的绿色殡葬改革在全区轰轰烈烈展开,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建设”的原则,以镇村为单位,以荒山荒坡建设为主地,建成区级殡仪馆1座,乡级公益性公墓14座,节地生态葬示范点2个,辐射半径实现全域覆盖。由于改革成效明显,2023年,屯留区先后被确定为全省丧俗改革试点和全国殡葬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
      取得成绩难,守住成绩更难。为让“改革试点”成为“学习样板”,屯留区在全区各乡镇、村开展以“带头践行承诺,推动移风易俗”为主题的移风易俗活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为契机宣传移风易俗,以“一约四会”为载体践行移风易俗,以党风带动民风转变,推动形成移风易俗新风尚。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零彩礼光荣户”“厚养薄葬”“好邻居”“好婆媳”等评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人人争当楷模、村村争创文明的氛围日益浓厚。
      “深入推进文明乡风建设,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陋习得到有力遏制,农民群众不但省了钱、省了事、省了心,还解决了街坊邻里、亲朋好友不必要的矛盾纠纷,邻里间更加和睦了。更可喜的是,通过文明家庭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弘扬,促进了和谐美丽乡村建设。”屯留区文明办主任陈凌云说。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屯留区通过布局文明引导空间、丰富民生服务项目,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城乡统筹、全域覆盖的精神文明实践阵地网络,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枢纽,通过与镇(街道)、村(社区)文明实践所持续开展文化下乡、文艺演出、村晚、村跑、村BA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和移风易俗宣传活动,既丰富了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让基层群众拥有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本报记者何海亮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7-19期

    • 第2024-07-16期

    • 第2024-07-12期

    • 第2024-07-09期

    • 第2024-07-05期

    • 第2024-07-02期

    • 第2024-06-28期

    • 第2024-06-25期

    • 第2024-06-21期

    • 第2024-06-1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