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农民报》即将迎来创刊75周年的日子里,来说说我与《山西农民报》四十多年的情缘。
上世纪80年代初,我高中毕业后回乡下当民办教师。那时候,我了解外界新鲜事物、增长知识的渠道,主要靠乡邮递员送到学校准备分发到村干部和订户手中的那份《山西农民报》。读着读着,我便尝试为县广播站和《运城报》写消息稿,结果我写的消息稿竟连连命中,一下子激发了我的写作欲望。
记得1986年7月的一天,我星期天回村,看到一个青年从其岳父那里学到包粽子技艺,并走村串巷经销粽子,从而走上致富路。便试着写了一篇小文《粽子哥》投到《山西农民报》,居然在当月22日发表在了头版,不久报社还给我邮寄来了两份样报。很快,报纸在村民之间互相传阅,也在村里引起较大轰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山西农民报》的感情与日俱增。我逐渐由读者变成了作者,经常利用节假日,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顶酷暑冒严寒采写新闻稿件,宣传农村好人好事新风尚。我先后在《山西农民报》上发表了《屈老汉的黑板报》《爱管“闲事”的老汉》《让路》《看屋里》《闹新房要文明》《以邻为善莫为恶》近20篇小文章。新闻作品不断发表让我插上了写作的翅膀,不断揣摩学习,不断进取提高。再说,通过新闻报道的方式还能为宣传万荣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一点贡献,这令我非常欣慰。
后来,我离开了学校,先后在一家企业帮忙做事,最后在县城一机关办公室搞文秘和宣传。凭着扎实的文字基本功,我勤学苦练,虚心请教,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苦乐交织的办公室生活,让我经受了种种考验,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读书看报和写作已成为我人生中永不歇业的一个支撑点,成为慰藉和激励我的驱动力。
说心里话,跟《山西农民报》交往几十年,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那些不辞辛苦、为人作嫁衣的编辑们。我发表的作品都是自投稿,我不认识报社的任何人,也分不清什么部门,只是按当时的要求在信封左上角剪个小口,按地址寄到报社的。稿件能获得报社编辑的赏识,通过编辑加工最终见报,与他们认真勤勉的工作态度密不可分的。不仅如此,作为一名业余通讯员,我见证了报纸的发展,起初由四开四版到对开大报再到四开多版,由黑白到彩色,内容不断丰富,版式现代图文并茂,给广大读者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现在,我虽然退休多年,但仍热爱读书看报写作,今后,我还会用更多时间,倾注更多热情,耕耘我的书田,书写岁月与生命的故事。我依然是《山西农民报》的忠实读者和通讯员,她已经成为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我阅读这份有着广泛影响并且深受欢迎的报纸,既感到亲切,也无比怀念与之相处的点点滴滴。
在《山西农民报》创刊75周年之际,我衷心祝愿报纸牢记光荣传统,紧跟时代要求,改进宣传报道方式,讲好“三农”故事,将报纸办成符合新时代要求、广受群众欢迎,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让《山西农民报》真正成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促进新时代山西“三农”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万荣县作协常务副主席 屈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