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经验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作为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的排头兵,阳城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理念,聚焦六大战略定位、用好“六化”工作方法,按照晋城市“一环两带、五指成拳、百村精品、千村共富”总体布局和晋城市委市政府“高位组织推动、全域谋划布局、重大工程牵引、提升治理效能、多元资金投入、强化机制保障”的要求,不断探索实践,奋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阳城样板。
“五化共建” 精品示范
村美人和日子甜
古老的阳城大地,特色在古堡,魅力在生态,如今在这里的每一个古村、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处田畴都涌动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热潮。阳城县围绕“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主题,编制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千万工程”三合一发展规划,确定“一核四带十片区”总体思路,提出实施“1421”工程,分年度分步骤有序推进。为切实把“千万工程”经验转化好、运用好,东方古堡示范廊带(阳城段)是该县打造的省、市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的重点片区。阳城段重点打造北留、润城两个片区,今年围绕10个精品示范村建设,谋划实施项目113个,总投资3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6亿元,目前完成投资8.2亿元。
东方古堡示范廊带(阳城段)涵盖了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润城先行示范区和樊溪河畔共同富裕先行区两个大的区域的21个村,其中包括14个中国传统村落、11个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共涉及国保单位5处4村,省保单位4处4村,市保单位17处8村,这些村集体经济基础比较好,发展后劲比较强。按照“一核引领、两区互动、四业并兴、六园映衬”的工作思路,两区互联互动,互补打造,融合发展,做精、做大、做强旅游、演艺、康养、民宿等多种业态,做足、做靓六大生态园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促打造具有东方古堡韵味、南太行风情的富村山居图。
润城镇以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为牵引,聚焦“一河尽展画卷、十里共赏古今、百业并举共富”总目标,共谋划了61个项目,总投资3.57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2.11亿元,重点打造了润城(洎水新城社区)、柏沟、下伏、上伏、屯城5个精品示范村,推动润城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润城镇洎水新城社区成立于2020年4月,由煤矿采空塌陷区的8个村搬迁而来,常住人口达到5002口人,是晋城最大的一处农村社区。社区毗邻润湖公园,蓝莹莹的润湖水绕村而流,感受着一湾清浅抱村流的恬静和安闲。洎水新城社区通过构建便民常态化服务体系,打造内涵特色化互融共富新模式,努力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便民服务是洎水新城社区深入构建便民常态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洎水新城社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先进经验的重要抓手之一。作为农村社区,大多数居民仍保留着种地的习惯,小区没地种让很多居民难以适应。为解决这一难题,洎水新城社区在社区专门开辟出22亩土地,分成600多块分给社区居民,既解决了大家没地可种的难题,又让社区环境更加整洁,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共享菜园的路边,记者遇到了73岁的社区居民李二留,他是从西尧村搬迁来的,这20平方米的小菜园春夏种时令菜,秋冬种土豆白菜,不光老两口一年够吃,住在县城的儿女也都足够了。“种菜不光是为了吃,每天出来也是个活动嘛!”他笑着说。54岁的刘银芝正在翻地准备种白菜,她热情地从篮子里拿出几根黄瓜塞到记者手里,“你们尝尝,自己种的,只上羊粪,和你们在外面买的味可不一样。”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洎水新城社区还坚持内涵特色化互融共富,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差异,在各个片区推行差异化发展模式。李街片区打造了“潘溪妙境”度假庄园、黄桃产业、中药材产业,后滩片区建设了草莓园、蘑菇大棚、共享菜园,大安头片区发展了优质有机小米种植,西尧片区发展了核桃种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也让群众就业增收有了长足保障。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洎水新城社区坚持“共谋融合、共建家园、共享成果”“治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和“党建统领社区发展”的发展思路,社区成立党委,统一事项决策。投资3000万元,新建党建大厅、社区基层卫生服务站、社区幼儿园、养老院,设立零工驿站、社区大食堂、红白理事会,着力解决社区一老一小、公共卫生、社区服务等领域的盲点问题,方便群众生活。
洎水新城社区的主题定位是五化共建,文旅并兴,互融共富。社区依托润湖公园的区位优势,以环境品质提升为抓手,开展“五化共建”,推进镇域环境绿色化、生活品质化、便民常态化、管理制度化、内涵特色化“五化共建”,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在社区安装路灯120个,规划停车位960个,种植各种景观树2.8万株,绿化3万平方米,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社区环境变得绿色浓郁,清新优雅。居民住宅楼的墙体外立面在今年进行了统一修复,提档升级了主道路沥青路面,新建了居民休闲长廊,使洎水新城社区成为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上具有江南乡村韵味的美丽图景。
百里沁河 云泥之变
生态宜居产业旺
位于阳城县城东部的润城镇柏沟村是一个不足600人的小山村,同时也是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阳城段的核心区。这里是阳城县首位全国劳动模范乔更义的故乡,同时也是东方古堡示范廊带精品示范村之一。
在柏沟村党支部书记成军生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了村党建中心的道路施工现场,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摊铺机缓缓将滚烫的沥青均匀地摊铺在地面上,紧跟其后的压路机来回进行碾压,路边广场上的花坛旁,不少村里的妇女正在一株株栽种绿植,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今年以来,柏沟村积极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先后谋划实施了村庄立面改造、道路提升、停车场建设、村民文化游园提升等一大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对人居环境进行全面整治,进一步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做好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同时,柏沟村紧盯市场发展,瞄准“润城四宝”,以“非遗+产业”破题入手,以“村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为发展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手工麦芽枣糕专业合作社,与和润食品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利用村内闲置土地,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生产厂房,进行手工麦芽枣糕和“八八”宴席的生产制作,实现农特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和润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鹏告诉记者,现在生产线已经完成了调试,正式投产后每年可生产手工麦芽枣糕500万个,“八八”礼盒10万份,年产值可以达到3500万元,实现利润350万元,可以为村里上交红利100多万元。产业项目的发展,成为了柏沟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传承了上千年的手工麦芽枣糕和“八八”宴席制作技艺,让村民们都能很快适应现代化的生产线,成为车间里的“熟练工”。村民孙四梅说:“在这里上班一天能挣120块钱,主要是在家门口,也能照顾了家,挣得也可以,我很满意。”
柏沟村只是阳城县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阳城县从群众最急迫的需求和制约发展最基础的问题入手,坚持一村一策一图,突出主题特色,重点打造东方古堡廊带10个精品示范村。围绕生产、生活、生态全链条要素整合,因地制宜、精雕细琢,点上增景、线上增色、面上增绿,以项目化建设整体推进环境品质提升,实现美村与富村差异互联、生态互融、业态互补。同时,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和“中国天然氧吧”金字招牌,通过环境整治提升,茱萸湾省级旅游度假区、水墨横河片区盘亭古街、董封画家圪塔写生研学基地实现一线一主题、一片一特色、一村一韵味、一点一风景,农村人居环境蝶变升级,一幅“百村向未来、万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百村千面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此基础上,阳城县还按照“县里支持特色产业、每个乡镇都有主导产业、村村都有产业项目”思路,大力发展乡村产业。设立5000万元蚕桑、1亿元文旅康养、2亿元陶瓷产业发展基金和5000万元畜牧扶持资金,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围绕“生产更高效”,投资1200万元,对屯城村、润城村、上伏村、下伏村高标准农田进行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和灌排设施提升,新建改建道路21.3公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以文旅康养产业为主攻方向,实施项目6个,总投资2.5亿元。投资1.3亿元,对片区环境进行整体提升,拆除违章建筑、残垣断壁、硬隔离、挡墙、树墙6万余平方米,清理整治架空线22.1公里,改造立面56万平方米,治理彩钢瓦4.2万平方米,绿化美化17.1万平方米。投资1.2亿元,完成3A级景区启园和河阳商道古镇提质工程。依托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区位、生态、交通等优势,引进三里龙街古商道、乐享古村e动、青年露营地、虾钓营地等项目15个,总投资2.9亿元,预计年产值1.6亿元。
目前,全县336个村(社区)中的240个村(社区)已有产业项目,力争年底实现产业项目全覆盖。1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0万元,30%的村超100万元、50%的村超50万元、70%的村超30万元。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千万农民的持续增收,也助力了乡村的全面振兴。
樊溪河畔 百花齐放
共同富裕康养兴
东方古堡示范廊带(阳城段)涉及北留镇樊溪河畔5个村,面积2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万人。区域内5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古堡林立,旅游资源丰富,有皇城、郭峪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皇城、郭峪、史山、大桥4个中国传统村落,皇城相府、郭峪古城、海会双塔3个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以来,北留镇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贯彻晋城市委“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样板”的要求,以皇城相府大景区建设为牵引,以全域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为主线,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专班,打造“一村带一片、一业兴一片”的共同富裕示范片区,成为东方古堡示范廊带精品中的精品。
现在,皇城村、郭峪村、大桥村、史山村、沟底村携手共建文化康养、生活康养、禅意康养、森林康养、休闲康养的五种差异化康养模式,实现了“一村富”到“村村富”、“一枝独秀”向“百花齐放”的历史性的“蝶变”。2023年,皇城相府文旅康养区也被评定为第二批“山西省文旅康养示范区”。
郭峪村依托特色民宿、特色餐饮、民俗演绎特色打造了“生活康养”品牌。村党支部书记张进军向记者介绍说,村内共有856户、2216口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内现存的郭峪古城是一处唐初建置、明筑城寨的古城堡式村落,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被古建筑学泰斗罗哲文誉为“中国民居之瑰宝”。自2018年开始,郭峪建设了古城民宿客栈、酒楼、剧场、游客广场、景阳商业街等,现如今已集合成为一处旅游观光、民宿客栈、民俗展演、风味小吃等多元化的太行古堡文化深度体验地和特色村落康养度假目的地。不仅让游客有看头、有惊喜,更让游客愿意留下来、住下来。2020年获评国家4A级景区,2023年接待游客24.1万人次,景区收入650万元,综合收入达2000多万元。
村民张秋生用自己家的三层小楼经营民宿,一楼自己家住,二楼装修成时尚的家庭套房,三楼是棋牌娱乐室,推门而出是露台茶饮烧烤区,装修风格现代又浪漫。据他介绍,自己一家人都在村里上班,老伴和儿媳打理民宿,一年有5-6万元的收入;儿子在游客中心开观光车,每月收入4000多元,自己还经营一个小商店,一家人足不出村,生活过得美气着呢!
近年来,在实施“五村一体化”,打造“樊溪河畔共同富裕先行区”的基础上,阳城按照省委“把文旅康养产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指示要求,紧紧围绕市委“一核、两环、两带、多片”空间布局,推动皇城相府景区品质提升,以融合发展打造皇城相府大景区。大景区建设于2023年4月份启动,对皇城村、郭峪村进行重点打造,实施项目5个,总投资1.3亿元。在区域融合上,投资9500万元,打造皇城南北广场、郭峪广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核心区域面积由1平方公里拓展到10平方公里;在业态融合上,一体规划业态植入,在皇城内植入非遗表演、沉浸式演艺等业态,在周边引进总投资4.1亿元的演艺中心、侍郎寨商业综合体、黄金沙滩、游乐场等项目7个,相府景区实现从院内走到院外,从清代走到现代。在运营融合上,由相府集团统一进行市场化运作,郭峪村主要围绕服务配套,成立峪美服务公司和民宿平台,实现游在皇城、吃住在郭峪。
晋城市委常委、阳城县委书记高喜全表示,阳城坚持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一号工程”,“实”字为基抓谋划,“特”字为先明方向,“新”字为要出效果,“精”字为尺保质量,把“提品质、出精品、创经典”的要求贯穿始终,全力打造经得起时间、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工程,为打造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北方地区示范市作出阳城贡献。
本报记者裴彦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