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金建强)推动乡村振兴,培土墩苗育才是关键。总结交流高素质农民培育经验,安排部署今年培育高素质农民工作重点,8月14日,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育主管部门培训班在大同市举办。记者从培训班上获悉,我省高素质农民培育持续排在全国优秀行列,十年间为全省乡村全面振兴累计储备近百万人才。
2014年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以来,我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把培育高素质农民摆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紧紧围绕全面支撑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其间,我省编制了全国第一个农民培训规划纲要;在全国率先制定发布了20个农民生产技能评价地方标准。截至目前,我省累计培育各类高素质农民92.5万人,有44.3万人取得技能证书,有52名优秀农民获得国家级、部级荣誉。经培训的农民学员从事大田种植收益高于普通农户10%,从事养殖业和设施农业收益高于普通农户10%-30%。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安排,今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主题为“质量提升”。为落实落细落地这一部署,在此次培训班上,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了全省115个县区的相关人员,邀请中央农广校、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等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围绕“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评价管理”“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等主题进行了培训和解读;实地观摩了大同市金农农业专业合作社、大同市金农蔬菜试验站、大同市牧同乳业有限公司等联农带农、孵化高素质农民的样板基地;交流了大同市、襄汾县、河曲县、文水县以及山西农康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临猗县特贡冬枣专业合作社的典型经验。
培训班明确,全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文化振兴,我省2024年将培育高素质农民50944人,全年围绕粮油稳产保供任务培育人数不低于年度绩效任务的60%。全年高素质农民培育要覆盖到拟建设的360个精品示范村。立足重点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培优提升产业发展潜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素养,将重点培育农业经理人,农村创新创业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主体带头人,乡村治理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高素质女农民和种养加能人,同时开展学用贯通综合试点。
另悉,围绕上述高素质农民培育目标,我省还将重点组织开展大豆单产提升、玉米单产提升、小麦单产提升、油菜产业发展、专业农机手、脱贫地区致富能力提升、农民素质素养提升等七大专项培训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