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小麦生产技术
1.适期深耕(深松)。应结合近期降雨及时深耕30cm左右,充分纳秋雨,增加土壤蓄水,同时晒垡活土,减轻土传病害;若7月份深松一遍的旱地麦田,应在8月中下旬再深耕1遍。深耕时可亩撒施P2O54kg,即普通过磷酸钙30kg,或磷酸二铵8~9kg,增加施磷深度,促进根系下扎,增强旱地小麦抗旱性。
2.平衡施肥。播种时亩撒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kg,或腐熟农家肥2立方米以上,同时亩配施尿素20~25kg、磷酸二铵9~11kg和氯化钾5~7kg或复合肥50kg。若当地休闲伏期降雨量多于常年可增加施肥量10%,若降雨量少于常年则减少10%施肥量。
3.选用优良品种。一般旱地推荐种植:运旱20410、临丰3号、临旱8号、晋麦102号等;肥旱地推荐种植:临旱6号、金麦919等;优质小麦推荐种植:晋麦92号等。
4.播前包衣或拌种。推荐用复合型种衣剂如先正达的酷拉斯或拜耳的奥拜瑞、中化腾收等拌种。注意严格按药剂量拌种,拌后适当阴干,不可直接晾晒。
5.“四适”播种。
适宜播期:中部麦区适宜播期为9月25日至10月5日,南部麦区适宜播期为9月28日-10月10日。
适宜播量:旱地小麦一般亩适宜播量7.5~10kg,确保亩基本苗15万左右。
适宜墒情:耕作层土壤相对含水量65%~70%,若墒情大应进行晾墒,墒情适宜时再播种。
适宜播深:播种深度3~5cm,出苗快、出苗齐;若耕作层表墒较差时,可采用探墒沟播、适当增加播种深度1~2cm或增加播种量1~3kg,确保出全苗。
播种应采用条播机或探墒沟播机一次性完成整地、施肥、播种、镇压等,不推荐先旋耕整地再进行播种,以免跑墒影响出苗率。
6.化学除草。应在冬前小麦三叶期后至日平均气温6℃以上的无风晴天进行化学除草。旱地麦田的优势杂草主要是阔叶杂草,可选用苯磺隆、2甲4氯钠等化学除草剂。冬前未化学除草的麦田,可在早春日均气温8℃以上时,进行化学除草。
7.耙耱镇压。秋季干旱或出现旺长趋势的麦田,冬前应进行耙耱保墒,减少土壤蒸发,并适当控制旺长,减少耗水;早春顶凌期应先镇压后浅耙或锄划,提墒保墒,促进返青。
8.病虫害绿色防控。生育期注意监测防控红蜘蛛、蚜虫、白粉病等,尤其是遇到干旱时应重点加强红蜘蛛监测防控,达到防治指标及时化学防治。红蜘蛛用阿维菌素或阿维哒螨灵;蚜虫用功夫、吡虫啉或苦参碱;白粉病用戊唑醇、烯唑醇或吡唑醚菌酯;叶面肥用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等。孕穗开花期至灌浆中期进行“一喷三防”2次,延长旗叶功能期,提粒重增产。
水地小麦生产技术
1.精细整地。夏玉米应于10月20日前用收获秸秆粉碎一体机完成收获和秸秆粉碎,然后旋耕18cm左右,并且边旋耕边镇压使地面平整。
2.选择良种。中上等肥力麦田推荐种植:济麦22、鑫麦296、品育8012、尧麦33等;高肥力麦田推荐种植:烟农1212等;优质强筋推荐种植:济麦44等;扩浇地推荐种植:临旱6号;晚播麦田推荐种植:尧麦601。
3.拌种和土壤处理。一般地块,选用合格的包衣剂或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45%烯肟·苯·噻虫悬浮种衣剂,拌种后0~3天内播种。注意严格按说明书剂量用药,拌种后阴干,不可直接晾晒。
地下病虫害较重地块,应先进行土壤处理,再播种包衣或拌种的种子。病害重发地块用五氯硝基苯,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地下害虫重发地块,用辛硫磷乳油,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拌细砂土20kg,撒于地表旋耕入土。
4. 平衡施肥。亩产>600kg的麦田,亩施纯N 16~18kg、P2 O 5 7~8kg、K2O3~4kg;产量500~600kg的麦田,亩施纯氮14~16kg、P2O56~7kg、K2O3kg;产量<500kg的麦田,亩施纯氮12~14kg、P2O55~6kg、K2O3kg。氮肥按底肥+拔节期7:3施入,强筋小麦氮肥按照底肥+拔节期+灌浆期6: 2:2施入,磷钾肥和多元微肥1kg全部以底肥施入。
5.“四适”规范播种。
适期播种:当地日平均气温在14℃~16℃时为适宜播期,即中部麦区适宜播期为10月1日-10日;南部麦区适宜播期为10月10日-20日。
适量播种:正茬麦田亩适宜播量为10~12.5kg,确保基本苗20万左右;秸秆还田麦田亩适宜播量为15~17.5kg,确保基本苗25万左右。整地质量差或表墒差的地块,亩增加播量1~2.5kg;早播或晚播按每天减少或增加播量0.25~0.5kg调整。
适墒播种:耕层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0%左右为适宜墒情。播种前墒情差的地块可在夏玉米收获前15~20天灌水,“一水两用”为适墒播种奠定墒情基础;播种时墒情差应在播种后2~3天浇灌蒙头水;采用宽幅精播机播种时表墒和底墒均要适宜,否则应播种后及时浇水。耕层土壤墒情过大时应晾墒后再适墒播种。
适深播种:采用条播机、探墒沟播机或宽幅精播机一次性完成整地、施肥、播种和镇压,适宜播种深度4~5cm,播种后及时镇压或随播随压。
6. 化学除草。冬前日均气温6℃以上,或早春日均气温8℃以上,小麦三叶期以后,阔叶杂草用苯磺隆、二甲四氯钠等,节节麦选用甲基二磺隆+助剂,均匀喷雾,忌重喷漏喷。
7.适时适量灌溉。越冬水:秸秆还田麦田应在小麦三叶期后至昼消夜冻前浇越冬水。正茬麦田或秸秆离田整地质量好的麦田,可将浇水时间推迟到昼消夜冻时。切忌浇水过多过晚。
拔节水:壮苗田应在冬小麦拔节期,弱苗田提前至起身期,旺苗田拔节后期浇水追肥,亩浇水量应增加10~20m3,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0~15kg。
灌浆水:灌浆期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60%的麦田可不浇水,若遇到长时间干旱或较重的干热风可适当浇水,切忌浇水量过多,造成贪青晚熟。
8.病虫害绿色防控。冬小麦返青后加强红蜘蛛、蚜虫、白粉病、锈病和赤霉病监测,达到防治指标及时叶面喷雾。孕穗开花期至灌浆中后期进行“一喷三防”2~3次,一般间隔7~10天。防治时,红蜘蛛用阿维菌素或阿维哒螨灵;蚜虫用功夫、吡虫啉或苦参碱;白粉病和锈病用戊唑醇、烯唑醇或吡唑醚菌酯;叶面肥用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如抽穗扬花期遇3天以上阴雨天,用氰烯·戊唑醇、丙唑·戊唑醇或丙硫菌唑喷雾防治,间隔5~7天再施药一次,以防赤霉病发生。
大力推广“冬小麦水肥一体化节水减肥高产技术”
主要技术操作规范:
1.滴灌带、微喷带铺设。每2~4行冬小麦铺设直径16 mm、滴孔距20cm的单孔PE滴灌带1条,单孔每小时出水2L,铺设长度60~70m;单孔每小时出水1.38L,铺设长度120~130m;单孔每小时出水0.8L,铺设长度200m左右;或每9~11行小麦(灌溉宽度2.2~2.5 m)铺设直径4.5-6.5cm的斜5~7孔PE微喷带1条,铺设长度60~70m。滴灌带推荐用播种机携带浅埋式滴灌铺设机,实现播种、滴灌带浅埋铺设一次性完成。
2.科学高效灌水。生育期亩总灌水量120m3,分别于越冬前、返青期、拔节期和灌浆期用滴灌或微喷灌亩分别浇水40m3、20m3、40m3和20m3 2O5 6kg、K2。
3.少量精准施肥。亩产600kg以上推荐施肥量为纯N15~16kg、P
O2.5kg,氮肥按底肥+返青期+拔节期+灌浆期=6:1:2:1,磷钾肥按基肥+拔节=8:2施入。基肥撒施或条施,追肥用水肥一体化施入。
4.规范浇水追肥。采用水肥一体化追肥时应先浇灌水量的50%~60%,然后用灌水量的20%~30%将化肥施入,最后用剩余灌水将管道清洗干净。
5.水溶肥选择。氮肥可用尿素等水溶性好的氮肥,磷钾肥可用磷酸二氢钾或市售的水溶肥等。
6.滴灌带、微喷带回收。冬小麦灌浆期浇水后3~5天内回收滴灌带或微喷带,重复使用的滴灌带、微喷带应放置好,防破损,以备再次使用。一次性滴灌带送至回收处,以防污染环境。
山西农大小麦研究所、山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 党建友 裴雪霞 尚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