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鱼重、测体长、取水样、答疑惑、开良方……8月20日上午,艳阳高照,晋中市榆次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晋中市芊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鱼大棚内,由山西农民报乡村振兴专家团组织的一场线下活动别开生面,专家与养殖户面对面,服务与需求零距离,为养殖户养好鱼增添底气。
创建于2015年的芊源农业,地处榆次区北田镇西墕沟村,现有八座鱼菜共生温室大棚,主要开展鲈鱼、红鲷鱼、鳜鱼、草鱼、淡水银鳕鱼、武昌鱼等特种鱼类的高密度、工厂化、绿色生态循环养殖、试验和推广。借鉴污水处理厂SBR水处理技术,目前该公司成功实现了“一水两用”(养鱼、种菜)和四季生产,因主打“绿色生态、优质安全”,这里的鲜鱼在太原和晋中等地已小有名气。
为更好地赋能芊源农业养鱼提质增效,山西农民报乡村振兴专家团特邀了省现代农业渔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刘少贞,省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综合办主任、高级工程师李晓东前来送服务。
走进芊源农业大棚,听取总经理杨晶朝介绍后,刘少贞、李晓东便开始随机为鲈鱼称体重、测体长。“通过称重和测量,可以获取鱼的身体形态特征、生长状态和各个部位的比例关系等信息,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养殖管理建议。”李晓东介绍。
水好鱼才好,鱼好才有好效益。在现场提取水样时,刘少贞教授对记者说,主要是科学检测水中的总磷、总氮、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溶解氧和pH值等关键数据,水质控制是循环养鱼重要的一环,检测结果和相应的科学建议会很快反馈回芊源农业。
在互动环节,刘少贞教授开门见山问杨晶朝:“最近咱们养殖过程中有没有发现问题?”杨晶朝答道,“现在棚里的这批鲈鱼已进入养殖中后期,每天的投饵量较大,自己测量发现水里的指标有点偏高,像这种情况采取什么措施?”“根据这一情况,可以适当地采用一些微生态制剂,因为里面的乳酸菌、芽孢杆菌、脱硫菌等能够让水中的有害物质快速转化,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刘少贞说。
杨晶朝又问:“立秋后昼夜温差增大,鱼池的水温也出现较大变化,前几天发现鱼有减食的现象,这种情况怎么办?”“随着这种天气的变化,鱼需要不断适应高温和低温的转变。这种情况下需要在饲料中适当伴一些维生素C,或者在水面适量泼洒一些维生素C,以此来提高鱼体的免疫力,并且维生素C还能改善鱼体肠道内的微生物,更有利于它去应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刘少贞不假思索回答。
……
短短两个多小时,刘少贞、李晓东两位养鱼专家从水产养殖、尾水处理、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日常管理、产品营销等多个维度,为芊源农业的健康发展开出了宝贵“良方”。
芊源农业投资人李桂梅兴奋地说:“我们就欢迎这样的专家常来指导。有他们‘撑腰’,扩大规模、抵御风险、养出好鱼、增加收益,我们的信心就更足了。”
本报记者金建强 郭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