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综合新闻

此生有幸“她”为伴

  作为一名因公负伤的六级残疾军人、一个身患癌症做了6次手术的人,能先后在《山西农民报》头版头条发表20多篇新闻作品,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还被评为最美退役军人,当上了省、市劳模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是《山西农民报》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初识《山西农民报》是在1979年的冬天,那时,我刚参军入伍,来到祖国西北边陲的天山脚下军营服役,当时我们连队的新兵大都来自山西,细心的指导员特意让文书为我们连各订了一份《山西日报》和《山西农民报》。第一眼看到带着浓浓家乡味道的报纸,我感到格外亲切,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我与《山西农民报》相识、相知并爱上了“她”。每天训练之余我都会第一个跑到连部向文书借阅新来的报纸,从上面了解家乡的变化和喜讯。受《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的影响,看报写稿也成了我的业余爱好,尽管经受了一次次退稿的打击,但我没有气馁,写的文章最终变成了铅字。《解放军报》《新疆日报》《战胜报》《昌吉报》发表了我采写的多篇作品,我本人也成为部队重点培养的军地两用人才,被乌鲁木齐军区政治部授予“优秀通讯员”称号。
  后在部队因公致残,人生因此发生了转折,是《山西农民报》给了我继续写作的勇气和希望,燃起了我对生活的信心。退伍后,尽管拖着一条不健全的病腿,但凭着能写一些“豆腐块”文章,我还是找到了赖以生存的一席之地,靠业余搞新闻报道,被破格招了工,聘了干,转成国家公务员,还调到市里工作。此后,我每天阅读《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且从《山西农民报》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写作水平也大大提高。
  我清楚地记得我在《山西农民报》发表的处女作是1988年7月23日在头版的显著位置,标题是《郑菊莲家被全国妇联命名为“五好家庭”》,虽说全文只有120个字,但激励我走上了漫漫新闻写作路。后来,我写的新闻稿有20多篇上了农民报头版头条。1990年7月14日农民报发表了我采写的《高密度早打顶免中耕——王志军摸索出丘陵旱地棉花高产技术》,喜获“晋农杯”科技兴农三等奖;1991年5月28日农民报头条发表我写的《町店千余农民当上科技家长》获晋城市优秀广播节目三等奖,评选为阳城县十件新事之一;1995年5月2日农民报头条发表我采写的《携妻带女上山庄,垦荒还田种棉粮——老党员凌兴保开发撂荒地80亩》获阳城首届新闻作品一等奖;2000年4月6日农民报头条发表的《町店镇万份订单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获山西新闻三等奖;2000年8月22日农民报发表我采写的《陈新民倒蝎富乡亲》被《农民日报》转载;还有部分作品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山西日报》《新华社山西内参》等报刊采用。其中我在《山西农民报》头版头条发表的《小小“两只羊”事关大民生》和《“两只羊”托起希望》不仅获得“山西新闻奖”,还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未成年人创新案例一等奖”,我也被评为《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优秀通讯员。
  回顾40多年来从事业余通讯报道的历程,我在《山西农民报》等报刊发表的稿子已出了两本新闻作品集,山西日报社原总编辑章勇思为该书题词,山西日报社原常务副总编范漂为该书作序,使我深受感动备受鼓舞。还有山西日报社、山西农民报社的许多领导和编辑记者都是我的知心朋友,我从心底里感谢他们的指导鼓励。
  我感谢《山西农民报》,因为我的每一分进步都与“她”密不可分。“她”不仅是我的良师益友和启蒙老师,还把我从黑暗中带向了光明。

晋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刘高潮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8-27期

  • 第2024-08-23期

  • 第2024-08-20期

  • 第2024-08-16期

  • 第2024-08-13期

  • 第2024-08-09期

  • 第2024-08-06期

  • 第2024-08-02期

  • 第2024-07-30期

  • 第2024-07-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