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山西农民报乡村振兴专家团深入阳曲县泥屯镇中兵村开展“送科技、送信息、送服务”活动。本次活动得到阳曲县农业农村局和山西农康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及中兵村委的大力支持,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近年来,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建立村级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延伸农技推广服务链条,打通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阳曲县积极响应号召,与山西农康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同时和山西农业大学、中北大学携手打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县校合作样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果业产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8月22日上午,山西农民报乡村振兴专家团成员、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栽培研究室主任张生智来到中兵村,针对当地果业产业发展开展了技术培训会,就果树种植技术问题与村民们进行互动和交流,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义卫红对记者说:“现在正是果树收获前的关键时期,张老师的技术讲座就是一场‘及时雨’啊!”据他介绍,中兵村昼夜温差大、梨果园土地微量元素高,所以生产的酥梨汁水丰富、香甜可口,特产“中兵酥梨”还被评为省优产品。目前,中兵村整体梨果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年产量超过250万公斤,是农民增收的“重头戏”。
讲座结束后,临近中午时分,热辣的太阳烘烤着地面,张生智带领大家深入地头,实地操作,现场逐一解答村民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在此起彼伏的询问声中,一位大姐说:“张老师,梨树的主干烂了,这病该怎么治啊?”张生智说:“你问的问题很专业,首先要加强栽培管理,改善卫生条件;其次是在早春、夏季刮治病斑,结合冬剪,剪除病枝,减少侵染源。”大姐边听边点头,认真记录着张生智所说的关键点。随后,大姐又急忙说:“张老师,我家桃树冬天遭遇冻害,到了春天流胶流得厉害,这可咋办呀?”“其实这是两个问题,冬天的冻害,我们从根源入手,引种耐寒的‘山桃’根系,而不是‘毛桃’根系。来年春天,我们要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并刮除病斑,从而避免流胶现象的发生。”
提问的大姐郝变琴是河北人,知道中兵村酥梨很有名,所以来到中兵村承包土地种植果树。目前,家里有200亩蟠桃树,但是忽略授粉,今年还没有收成。郝大姐说:“今天听了张老师的课啊,感觉特别详细,好理解,也好上手。回去就把学到的用起来,希望来年能大丰收,多赚点钱。”村民王润元也说:“张老师的课程讲的内容非常实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希望张老师能够多来现场指导,从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修剪整形等方面都做个专题讲座,带来更多的知识和技术支持。”
阳曲县史称“三晋首邑”,是省城太原对接京津冀经济圈的“桥头堡”,是山西中部城市群崛起的“北引擎”。借助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阳曲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农业发展,健全基层农机服务网络,培养一批本地农业人才,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阳曲县农业农村局原局长梁万中表示:“我们一直致力于发展特色产业,利用科技力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山西农民报乡村振兴专家团此次送科技下乡活动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真正做到了传技术、解难题、谋策略、促发展。我们也希望通过专家的指导和支持,阳曲县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质的提升和新的突破,走出一条新路径,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贡献力量,共同推动阳曲县的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裴彦妹 见习记者刘瑛 刘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