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现代农业

我国将加快推广农林植保无人机装备

  •   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我国将聚焦场景牵引,完善低空产业生态,加快农林植保无人机装备创新应用。中国融通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校成介绍:“今年,我们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大面积规模化的大豆、玉米航空化植保服务,相比传统喷药机械,不仅作业质量效益大幅提高,而且解决了雨季土壤泥泞,喷施机械进不去地、作不了业的历史性难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农林植保无人机呈现较快发展势头,截至目前,纳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农业植保无人机9万架,占系统中全部无人机的10%以上,企业数量占比超过了20%。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将加快推动以无人机为代表的航空农林植保装备创新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二司司长徐春荣表示,我国低空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具备了研制多种型号通用航空器的能力,建立了大中小机型搭配的航空农林植保装备体系,植保无人机保有量约30万架,作业飞行小时数占全部无人机的98%。
      农林植保无人机装备得到快速发展,那么它具有哪些优势呢?
      四川省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步召杰介绍:“我们无人机的特点是在其内加装了飞行控制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动驾驶仪,用飞行控制系统来代替飞行员,完全是用鼠标键盘的形式进行操控。”在作业效率方面,它可以在集中连片的标准化农田高效作业,超过18米的翼展借气流翻动叶面,能将药剂均匀洒落在农作物上,林草飞防作业效率可高达每小时9800亩,大大高于地面农机的作业效率。
      专家表示,在我国农作物的药物喷洒作业的关键时期通常为10天至20天。农林植保无人机装备的创新应用,还有一大优势就是打破了传统通航有人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受目视作业条件限制的局面,能够实现全天候作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国无人机装备的快速推广将率先聚焦大规模农林植保市场。
      以黑龙江为例,农业耕地面积2.57亿亩,居全国之首,森林和湿地面积、粮食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在航空农林植保领域优势明显,数据显示,黑龙江的航空农林植保作业飞行时长占全国40%。
      黑龙江省北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兴成称:“我们现有无人机等各类飞机近300架,能够保障230余万亩农业植保作业需求。使用无人机开展农业植保作业相比传统农机作业成本低、效率高,特别是有效破解了农作物田间管理难等问题。”
      不仅是黑龙江,我国的新疆、内蒙古、吉林等地也加快了大规模农林植保无人机装备的快速推广。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以无人机为代表的航空农林植保装备创新应用,对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很强的现实和战略意义。同时,无人机装备推广还要瞄准国际市场。

    央视网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8-30期

    • 第2024-08-27期

    • 第2024-08-23期

    • 第2024-08-20期

    • 第2024-08-16期

    • 第2024-08-13期

    • 第2024-08-09期

    • 第2024-08-06期

    • 第2024-08-02期

    • 第2024-07-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