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下游经销商陆续开始铺货,秋季市场何时将迎来高潮?农资导报团队向山东省、江苏省、山西省部分地区农资经销商采访了解到:尿素8月内下调200元以上(吨价,下同),但市场未见起色;复合肥厂家努力挺价,钾肥价格疲软;磷肥价格高企,市场陷入滞缓;下游普遍持看跌情绪,预测后市需求集中释放的可能性不大。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下游购肥欲望较低
种植信息:当地种植除大田作物小麦、玉米外,多以大棚蔬菜为主。近日,由于暴雨侵袭,玉米出现倒伏现象,蔬菜大棚发生倒灌,部分蔬菜苗需要重新定植,棚内蔬菜受损较为严重。目前,下游购肥意愿较低,普遍持观望态度。
价格信息:前几日,尿素出厂价在2000元左右。近两日,受访经销商主要集中销售硫酸钾和磷酸二铵等产品。据悉,目前当地农资市场走货量偏弱,种植户都持随用随买的心态。该经销商表示,当前门店总体库存量有限,其中常规品种库存量较大,因为该类产品一年四季都不间断出售。若有其他产品需求,会直接从厂家发货。
小麦底肥方面,当地散户一般偏向使用40%的氯基复合肥,种植大户偏向使用45%(20-20-5)高氮高磷的中氯复合肥。目前,40%氯基复合肥,小厂家出厂价在2100元左右,零售价在2400-2500元;大厂家出厂价在2400-2500元,零售价在2700-2900元,大厂家品牌溢价较高。43%(18-20-5)高磷中氯复合肥,小厂家出厂价在2400元左右,零售价在2700-2800元;大厂家出厂价在2700-2750元,零售价在3000-3150元。
磷酸二铵当地需求较高,主要用作蔬菜底肥。目前,64%磷酸二铵,大厂家出厂价在3800元左右,零售价在4100元左右;小厂家出厂价在3700-3750元,零售价在4000元左右。磷酸二铵作为大宗产品,利润较低。
硫酸钾方面,由于当地大棚蔬菜种植广泛,对滴灌追肥需求量大,因此农户更倾向于使用粉状硫酸钾。然而,据经销商介绍,尽管存在需求,但单一品牌的硫酸钾销量并未显著增长,这归因于市场上品牌种类繁多,竞争激烈,分散了市场份额。
目前,45%(15-15-15)硫酸钾,小厂家出厂价在2750元左右,零售价在3000-3100元;大厂家出厂价在28502900元,零售价在3150-3250元。51%(17-17-17)硫酸钾,出厂价在4000-4100元,零售价在4400-4500元;51%(1717-17)硝硫基全水溶硫酸钾,出厂价在6000元左右,零售价在8000元以上。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预测复合肥价格将走低
种植信息:当地种植以小麦和水稻等大田作物为主,每年的用肥旺季在6月和10月。
价格信息:秋季用肥的时间越来越近,但受访经销商表示,当地很多经销商还在保持观望,整体的备肥进度和往年相比也要慢很多。他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当地的化肥价格还不稳定,经销商都不敢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备货。该经销商将在9月上旬少量进货,担心用肥时来不及调货。
当地的肥价波动主要体现在尿素上。该经销商介绍,近一两个月,当地的尿素价格基本呈下降趋势。目前,尿素的批发价在2130元左右。由于尿素价格持续走低,该经销商对复合肥的价格也不看好。
整体看,由于现在的化肥价格变动难以预测,且变化太快,当地的经销商对于淡季储备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积极,很多人都是随进随出。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化肥有价无市
种植信息:当地农户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大豆等作物,小麦的用肥旺季在9-10月,玉米的用肥旺季在5-6月。
今年,当地的种植结构变化较大。据了解,在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指导下,很多农户开始改种大豆,有些乡镇甚至会整个村镇集中连片地种植大豆;同时,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种植大户数量虽然增加,但很多种植大户一年只种植一季玉米。以上因素导致泽州县的小麦种植面积减少,经销商秋季的农资生意不太好做。
价格信息:由于当地主要种植大田作物,受访经销商主要经营尿素和氯基复合肥,硫基复合肥和新型肥料在当地的市场较小。近期,该经销商主要关注的是小麦肥的价格。
种植结构调整后,小麦种植面积减少,这也使得当地农户对秋季小麦肥的需求减少。因此,当地的经销商没有储备太多货,备肥进度也比往年更慢。对于今年秋季的化肥市场,该经销商认为会很难。“现在不敢进货,怕进货后砸在手里。”
近期,当地的化肥价格波动不大,整体比较稳定,只有尿素价格比前段时间稍低一些,但降价的幅度不大。目前,当地尿素的出厂价还不到2000元,虽然价格便宜,但基本没有农户来购买。
复合肥方面,当地种植小麦主要使用高磷氯基复合肥,含量大多在40%-45%。“复合肥也是有价无市的状态,种小麦的人少了,现在农户也都还没购肥。”该经销商说。据他介绍,现在大厂家的40%氯基复合肥的出厂价在2500-2600元。
对于复合肥价格的后期走势,该经销商认为,大概率会延续近一段时间的稳定走势,价格可能会上下浮动1020元。
近几年,当地的经销商基本不再进行冬储,原因是有些用肥时节肥料的价格比冬储时还要低,这样的行情下,经销商再进行冬储就很不划算。
农资导报